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纪七十九(10/10)

的志向兴趣,这样,接受命令就没有违逆抵的顾虑,使唤差遣就有称心满意的效果。如果不是圣明的君主,察事的情理,考虑祸患的远,除了侍奉以外,不委任宦官掌事务,那么,近在内的宦官就会一天天地亲近,远在外朝的百官就会一天天地疏远,君主就会时常应允甜言卑辞的请求,听从逐渐渗透的诉说。于是,降革升迁、刑罚奖赏的国家政令,就无形中转由亲信宦官掌握而不能自知,如同饮酒一样,喜好它的味而忘记它能醉人了。所以降革升迁、刑罚奖赏的权力已经转移而国家不发生危险祸,是从来没有过的。

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依凭城社,以浊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其意,使天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

东汉衰亡之时,宦官的骄傲专横最为闻名,然而人们都是借助君主的权力,如同城狐社鼠有所仗恃凭依,来扰天下,没有能够像唐代这样,劫持胁迫天如同控制婴儿,废立在手,往东往西己意,使天惧怕他们如同骑着猛虎恶狼而腋下夹着毒蛇一样。所以如此不是别的原因,是东汉宦官不掌握兵权,唐代宦官掌握兵权的原故。

太宗鉴前世之弊,抑宦官无得过四品。明皇始隳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力士省决章奏,乃至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及中原板,肃宗收兵灵武,李辅国以东旧隶参预军谋,过而骄,不能复制,遂至慈父皆不能庇,以忧悸终。代宗践阼,仍遵覆辙,程元振、鱼朝恩相继用事,窃刑赏,壅蔽聪明,视天如委裘,陵宰相如虏。是以来朝,遇谗赐死;吐蕃侵郊甸,匿不以闻,致狼狈幸陕;李光弼危疑愤郁,以陨其生;郭仪摈废家居,不保丘垄;仆固怀恩冤抑无诉,遂弃勋庸,更为叛。德宗初立,颇振纲纪,宦官稍绌。而返自兴元,猜忌诸将,以李晟、浑为不可信,悉夺其兵,而以窦文场、霍仙鸣为中尉,使典宿卫,自是太阿之柄,落其掌握矣。宪宗末年,吐突承璀废嫡立庶,以成陈洪志之变。宝历狎昵群小,刘克明与苏佐明为逆,其后绛王及文、武、宣、懿、僖、昭六帝,皆为宦官所立,势益骄横。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韩全诲为之魁杰,至自称“定策国老”,目天为门生,固,疾成膏肓,不可救药矣!文宗愤其然,志除之,以宋申锡之贤,犹不能有所为,反受其殃;况李训、郑注反覆小人,以一朝谲诈之谋,翦累世胶固之党,遂至涉血禁涂,积尸省,公卿大臣,连颈就诛,阖门屠灭,天喑纵酒,饮泣吞气,自比赧、献,不亦悲乎!以宣宗之严毅明察,犹闭目摇首,自谓畏之。况懿、僖之骄侈,苟声球猎足充其,则政事一以付之,呼之以父,固无怪矣。贼污官阙,两幸梁、益,皆令孜所为也。昭宗不胜其耻,力清涤,而所任不得其人,所行不由其。始则张浚覆军于平,增李克用跋扈之势;复恭亡命于山南,启宋文通不臣之心;终则兵,矢及御衣,漂泊莎城,寓华,幽辱东内,劫迁岐。崔昌遐无如之何,更召朱全忠以讨之。连兵围城,再罹寒暑,御膳不足于糗粮,王侯毙踣于饥寒,然后全诲就诛,乘舆东,翦灭其党,靡有孑遗,而唐之庙社因以丘墟矣!然则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易曰:“履霜冰至。”为国家者,防微杜渐,可不慎其始哉!此其为患,章章尤著者也。自余伤贤害能,召致祸,卖官鬻狱,沮败师徒,蠹害丞民,不可遍举。

唐太宗鉴于前代的弊病,对宦官严加抑制,官阶不得超过四品。唐明皇开始毁坏原有的章程,对宦官尊重任用,晚年让力士省阅批复章奏,甚至任免将军、宰相,也时常与他商议,自太王公都敬畏地侍奉他,宦官的势焰自此炽烈了。等到中原动,肃宗在灵武即位,撤回军队,李辅国以东的旧属参预军事计划。过分的庞信使他骄横放纵,不能再加控制,竟至慈父不能庇护,因忧虑恐惧而死。唐代宗即位,仍蹈覆辙,程元振、鱼朝恩相继当权,暗中玩刑赏大权,阻蒙蔽视听,看待天如同仅有衣裳,欺凌宰相如同隶。所以来京朝见,遇谗言而被赐死;吐蕃侵犯京师郊野,隐匿军情不行奏报,致使唐代宗狼狈驾临陕州;李光弼忧惧怀疑,烦闷怨恨,因此丧生;郭仪被排斥罢官,赋闲家居,不保坟墓;仆固怀恩被冤枉压制,无申诉,于是舍弃功劳,改为叛。唐德宗刚即位,大力整顿法纪,宦官稍被贬斥。但自兴元返京后,猜忌诸将,认为李晟、浑不可信任,全夺取他们的兵权,而任命窦文场、霍仙呜为中尉,让他们主禁的值宿警卫,从此军权落他们手里。唐宪宗末年,吐突承璀想要废掉嫡,改立庶,酿成陈洪志之变。宝历年间敬宗过分亲近宦官,刘克明与苏佐明行叛逆,此后绛王及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六帝,都是宦官所立,势力越发骄横。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韩全诲是宦官中的首领,以至于自称“定策国老”,视天为门生,固,病膏肓,不可救药了!唐文宗非常怨恨宦官这样,立志要除掉他们,以宋申锡那样贤德的人,尚且不能够有所作为,反受祸殃,何况李训、郑注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想要用一个早晨的诈计谋,剪除数代胶粘固结的死党,竟至鲜血路,尸堆积台省门前,公卿大臣一个接一个被杀,全家屠灭,天假装哑,纵情饮酒,泪满面,不敢声,自比周赧王、汉献帝,不可悲吗!以唐宣宗的严正毅,明察秋毫,尚且闭目摇,自称害怕,何况懿宗、僖宗那样骄奢逸,只要歌舞女、踢球游猎可满足望,便将一切政事付宦官,称呼宦官为父亲,就不足为怪了。贼寇玷污殿,两次驾临梁州、益州,都是田令孜造成的。昭宗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想要尽力清洗,但是任用的人不合适,使用的方法不对。开始就是张浚在平全军覆没,增了李克用专横暴戾的气势;杨得恭向山南逃命,开启了宋文通不守臣节的心思;结果在皇里彼此战,箭中皇上的衣服,昭宗漂泊莎城,寓华,被幽禁在东受辱,又被劫持胁迫到岐。崔胤无可奈何,再召朱全忠发兵讨伐。朱全忠统帅大军包围岐城,再次遭受寒暑之苦,昭宗的御膳不足,王侯遭受饥寒饿死冻僵,然后韩全诲被杀,昭宗圣驾东行,剪除韩全诲的同党,一个不留,然而唐朝的宗庙社稷因此成了坟墓废墟!这样看来,宦官的祸,始于明皇,盛于肃宗、代宗,成于德宗,极于昭宗。《易经》说:“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要到来。”治理国家的人,应防微杜渐,怎么能不重视它的起始呢!以上这些是宦官为害尤其明显昭著的事例。另外像伤害贤才,招致祸灾难,贿卖官爵讼事,败坏军队,坑害百姓,不能一一遍举。

去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载于《》、《礼》、《所》以谨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无也。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之直谏,曹日之救患,存亮之弭,杨复光之讨贼,严遵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顾人主不当与之谋议政事,退士大夫,使有威福足以动人耳。果或有罪,小则刑之,大则诛之,无所宽赦;如此,虽使之专横,孰敢焉!岂可不察臧否,不择是非,草剃而禽之,能无乎!是以袁绍行之于前而董卓弱汉,崔昌遐袭之于后而朱氏篡唐,虽快一时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患木之蠹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孔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也。”斯之谓矣!

寺人的官职,始自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的时代,备载于《诗》、《礼》,用来谨严皇内室的门禁,传达皇内外的话语,怎么能够没有呢?如《巷伯》的痛恨邪恶,寺人披的忠诚侍奉君主,郑众的辞却赏赐,吕的直言规劝,曹日的解救患难,存亮的消弭祸,杨复光的讨伐逆贼,严遵的避让权位,张承业的竭尽忠诚,他们中间难没有贤才吗?只是国君不应当与他们谋划商议国家政务和退升降官吏的大事,使他们有威福能够左右他人罢了。倘若宦官有人犯罪,小罪就惩罚他,大罪就杀死他,不予宽恕赦免。这样,即使让他专横跋扈,又有谁敢呢?怎么能够不详察善恶,不区别是非,想要像割除蔓草、捕杀禽兽那样除尽杀绝,能够没有祸吗!因此,袁绍实行屠杀于前而董卓削弱汉室,崔胤重复杀戮于后,而朱全忠篡夺大唐,虽然痛快发了一时的愤恨,但国家也随着灭亡了。这如同厌恶衣服上的污垢就烧掉衣服,忧虑树木上的蛀虫就砍伐树木,那造成的损害不是更多吗!孔说:“人如果不仁慈,痛恨过分,就要发生祸了。”说的就是这个理啊!

[4]王师范遣使以起兵告李克用,克用贻书褒赞之。河东监军张承业亦劝克用发兵救凤翔,克用攻晋州,闻车驾东归,乃罢。

[4]平卢节度使王师范派遣使者把发兵讨伐朱全忠的事告诉李克用,李克用致送书信赞扬他。河东监军张承业也劝说李克用发兵救援凤翔,李克用攻打晋州,听说昭宗车驾已经东归,就停止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