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防范,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城和洛相距八百里,离我一千二百里,上表给天,来回路程,少需一个月,那时我的城池已修固,诸军都作好了准备。我驻扎的地形险,司懿必不会亲自来,其他将来,则不足为患”而司懿先斩后奏,仅八日就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我想要举事,而司懿八日就兵临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三面环,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懿挥师渡,毁其木栅,直城下。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达领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曹丕死后,孟达失,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诈降,有意其事。孟达闻此,准备上起兵。申仪将此事密告司懿后,司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解。孟达得信大喜,但是犹豫不决。司懿则暗中率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接,劝司懿先观而后动。司懿说:“孟达没有信义,现在正是他犹豫不决之时,应当趁他没有决定而及时平定他。”司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援兵解救孟达,被司懿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等地。
司懿讨孟达之战
起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懿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司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属七千余人来降。当时边郡新附,不实。朝廷想加以实,请司懿京,征询他的意见。司懿认为:“叛贼以严苛的法令约束下,所以被下遗弃。应该以宽和待他们,那就会自然安乐”
曹又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着手?司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北兵不习惯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只要攻打敌军,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而撞击他们的心脏,而夏、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如果在陆上以军攻打皖城,因孙权的兵东下,派师攻向夏,乘其虚而击之,一定能大破吴军。”曹对他的看法以为然,再次命司懿屯兵宛城备战。八月,大司曹休不依计划,迳下皖城敌境接应诈降的吴将周鲂,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曹休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