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韦泽还得解决火药问题。全世界最好的硝石矿来自智利,至少在德国人一战前发明合成氨工艺前,英国人控制了很大一分智利硝石的销售渠。当年英国佬认为一战时候德国人很快就会因为缺乏硝石而撑不住,所以才敢放手与德国死磕。结果因为无视科技的威力,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耗尽了大英帝国的血。
“让他们…”韦泽说了一半就停顿下来,沉思了片刻,韦泽说:“那你告诉他们,他们也是从普通战士开始,打起仗来也可能会死。而且若是这些人敢临阵脱逃,投降满清。他们全家跟着一起倒霉。如果他们确定了这之后,还想一起打仗,那就让他们伍好了。”
既然韦泽没办法万里迢迢的去新疆硝酸钾,剩下的办法就非常非常的土笨。找些盐碱地,汲取地下的卤,过滤之后熬煮卤。据不同溶解度来分离晶,硝酸钠的结晶犹如盐,是方型的。硝酸钾的结晶则是长型结晶。
对于这帮人,韦泽本没有在乎过。却不知韦昌荣怎么想起用他们了。韦泽拒绝:“这不妥,我给他们说过,定然不让他们上阵送死,如果是用了这些人,就等于是违背了承诺。”
ps:今天只有一章,明日恢复双更
“从君营里人?”韦泽愣住了。
“这里的小们也有不怕死的,二三十号人都要求加军队呢。”韦昌荣答。
韦泽甚至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脆放弃黑火药,充分利用安徽的硫铁矿资源,发展无烟火药算了。不过他最后忍住了,这年的技术扩散问题无法解决。韦泽千辛万苦来的新技术,很可能只是一两个微不足的小纰漏,就导致了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继续玩黑火药呢。
这个才是韦泽最痛的问题,一硫二硝三木炭,别看硫磺的比例看着最低,反倒是特别不好大量到的产品。木炭可以随意烧制,硝石制备多费事。而没有硫磺矿,那就只能抓瞎。
所以韦泽只能先让胡成和自己折腾,他的注意力放到了另外一件事上。如果北伐的话,北上的路很多,可到底沿哪条路回到安徽?
韦泽在初中化学课本上过一习题,那是关于溶解度饱和度的问题。说在新疆有个湖,夏天可以收盐,冬天则是收硝酸钾。问为什么。这是考验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度问题。如果信息没错的话,这个也是有关硝酸钾产地的问题。
君营是韦泽学习石勒的举措。控制区内,所有被定为地主士绅的家族,都得一个人参军。这些人被归于“君营”里。韦泽说的自然是好听的很,这帮人也可以照军属待遇,他们的妻儿女可以不税,他们的父母也能够减少3%的税。韦泽还宣布,这些人经过训练和培训,就可以作为未来军官以及文官预备役来使用。
“齐王,要不要从君营里面人加北伐军?”韦昌荣问。
烂,这么还不算昏招,如果满清朝廷里真的有聪明能之辈,能化解这个局面的办法多的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韦泽从来没有对地主士绅说过,他的队里并不存在幸的概念。这个“君营”待遇再好,也不过是为了让地主士绅们能有些通敌的把柄。而且韦泽也相信,地主士绅们不会傻到看不透这。
安徽还就是不缺盐碱地,这个问题好理。安徽不是火山活跃区,所以缺乏硫磺。在中国附近,日本、琉球,都是硫磺产地。这些地方的火山十分活跃,至少也是曾经十分活跃,所以有大量的硫磺矿。
是不是乖乖的派人加君营,这就是韦泽统帅的太平军与安徽当地地主士绅之间的一个博弈,一个妥协。韦泽等于是划一条减税的线来。如果地主们肯屈服,表示了对韦泽的恭顺与支持,韦泽不在乎给他们减税。如果地主们持自己不合作的立场,那他们就得接受韦泽定下的完粮纳税的规矩,地多的多税,地少的少税,没地的不税。
就在韦泽为大规模远征中遇到的火药匮乏问题忧心的时候,新参谋里一位年轻参谋找到了韦泽“总参谋长,属下已经联系了一批硫磺,希望总参谋长能够批准联系易。”
到现在为止,君营人数寥寥,总人数不超过200人。这200人中最少得有180个都是土地刚超过100亩的地主的儿,而且来的都是些在家族中毫无地位的儿。甚至有几个胆大包天的地主们,认了些儿给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