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兄弟,你是不是想的太多了。”林凤祥没想到韦泽的想法,所以自然而然的生了这样的念。
林凤祥见到了公文之后愣住了,过了一阵他才说:“韦兄弟,东王这么是不是太为难你了。若是你觉得办不到,我们可以联名给东王上书。”
这一带是韦泽的地盘。此时韦泽已经得到了消息,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内,清军并没有发动任何攻,整个皖中地区依旧是太平军的地盘。张应宸依旧在守卫滁州。韦泽要把队带到滁州,目标就是扬州与镇江。在长江下游,天京、扬州、镇江三座城控制在太平军手中,林凤祥北伐前就在守扬州,他是先突破了扬州城外的清军包围圈才杀向北方。
渡过了刚看到命令时候的惊愕阶段,韦泽慢慢的想明白了一件事。东王杨秀清看似是对韦泽提了苛刻的条件,实际上杨秀清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北伐队要修正,有了北伐经验的队也需要补充。不让齐王韦泽负责起此事,整个太平天国中又有谁能够负担的起呢?
即便是韦泽这一万七千队里,现在能够在韦泽指挥下对东王杨秀清发动攻,并且完全不在乎太平天国,只忠于韦泽的力量,现在看只怕不到一万。剩下的七八千人对韦泽忠诚心远没有烈到到能够与太平天国彻底决裂的地步。
天王洪秀全掌握了宗教上的权势,韦泽无法撼动。东王杨秀清掌握了行政与军事上的优势,韦泽同样无法撼动。就如同下韦泽麾下的三万队。归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三人带领的一万三千太平军绝对忠于东王杨秀清。如果杨秀清下令他们与“叛逆”韦泽作战,三人是不会有任何糊的。
林凤祥并非是个给人添麻烦的人,既然韦泽态度如此决,加上行军也的确需要耗费不少心力,有韦泽安排的话真的比较轻松。他也选择了支持韦泽的建议。
而且从这个命令中,韦泽看杨秀清此时已经没有了继续北伐的打算。至于这态度是临时的还是被迫的,或者是偶然想明白的。韦泽都觉得松了气。俗话说事不过三,只要不继续北伐,不去瞎折腾。今年在皖中自然能够稳定的再收一年的粮。等到连着收了三年的粮,皖中也就知太平军是真的站住了脚跟,那时候对太平军的态度就会极大的不同。
看了命令之后,韦泽很怀疑自己手底下是不是有东王的密探。把林凤祥等三位丞相的队从一万三千人补齐到三万人倒不是难事,给这三位补齐武韦泽也并非办不到。不过一般的人在杨秀清这个地位上的时候,只怕不敢这么轻易下如此的命令。
4月10日,韦泽的队渡过了淮河,直奔滁州。
既然如此,面对杨秀清大的控制能,韦泽就完全于劣势了。于劣势就意味着不能主导政治与思想工作,韦泽想要推行工业化时代的思路,定然会引发大量的思想对立。若是韦泽上还有东王杨秀清、天王洪秀全,韦泽的对立者很容易就会选择投奔这两个人。
ps:本来说这章早上六发,提前一表示下诚意吧
“那倒也不用。”韦泽笑。反正给林凤祥等人的一万七千人完全可以是韦泽在皖中的五六万队中素质不的士兵。而兵自然是韦泽缴获的火绳枪,冷兵就更容易。
队很快就开始南下,到了4月3日,韦泽的队终于抵达黄河,一路上搜索船只,到了此时韦泽的队有了千余只船,仅仅两天就过了黄河。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是清军此时已经腐朽到几乎无可挽的地步,林凤祥的胆略心也绝非一般优秀将领能够比拟。
“林大哥,你们原本也没有走过这条,就让兄弟我带个路又能如何呢?”韦泽当然不敢说心里话,只能用别的话来敷衍一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可没等韦泽到滁州,杨秀清就命人送旨意韦泽。旨意里面要求韦泽把林凤祥、李开芳带到韦泽的庐州一带休整。在休整过程当中不仅要将两人的队补足到三万人的规模,还要最大程度满足两人在武上的需求。
么绝对公正的场所,但是军事法中的基本理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李广飞的事情明显证明韦泽的军队中距离这人人平等的思路差的太远。
韦泽要到滁州的原因就是,滁州距离江北大营很近。在这里休整的话,可以很快决定未来的作战方向。
正因为想到这些,韦泽才更不愿意在接到北伐军之后节外生枝。得到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的战斗力,对现在的韦泽没有任何影响。可若是三人万一死了,韦泽可就没办法向杨秀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