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16章苏联红党(2/4)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人民为自己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应该负什么样

红军和苏维埃军事工业系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这次革命彻底摧毁了俄罗斯的旧军队、先前的工业和农业系,完全消灭了私有企业主成分--而这在纳粹德国保留了下来。

人当是国家机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人心。实事求是地说,牺牲或失踪战士的亲人通常也不会要求通过司法程序办理有关自己亲属下落的手续。

并且许多官兵的亲人或者死于战,或者被疏散到了东欧或者前往西方、德国工作。因此,在持续战争的几年里,想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计算红军及和平居民的伤亡情况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没有来自舆论界的压力,那么苏联在二次大战中伤亡的相对详细而准确的统计数字也就很难被计算来。

二次大战中的苏联到底扮演了一什么样的角,是单纯的受害者吗?只不过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后世的俄罗斯历史文献中都未把这一明确地表述来。

假如是德国取得了胜利,苏联将不复存在,俄罗斯领土的绝大分将被占领,而俄罗斯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次恢复。对于全人类而言,一旦希特勒获胜,必将开始新一的战争,其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而且极有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姓武。世界的力量对比关系就是这样,获胜者如果不是德国元首,就会是苏联总书记,反之亦然。

然而没有去注意这些,或者说没有人敢去注意。因为一旦说这些,很有可能就会被安上恶意破坏团结的帽,然后被拉到广场上宣读“罪名”,最后直接枪毙,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在欧洲占据霸权地位。在通向占据霸权地位的路上,苏德间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只不过取决于谁先开战而已。实际上,苏联的准备工作在德军侵苏联的‘罗萨‘计划开始的同时已经着手。

西方盟国既不喜希特勒,也不喜斯大林,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支持后者。无论是苏联,还是希特勒都一样追求的是世界霸权。但是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比苏联要很多。这优势不仅现在坦克或飞机的数量很多、铁和钢的产量方面要大、煤和石油的开采要多得多,还现在德国的军人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德国居民的文化和教育平从整上说要很多。

虽然对苏联占领芬兰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异议,但仍然为它辩解,说苏联是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才与德国发生冲突,并且芬兰方面也太固执,它也必须为发生的军事冲突负一分责任。实际上,苏联对芬兰的占领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和平吞并波罗的海沿岸、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与德国和平吞并奥地利及捷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实客观来说,后世二战较为大的希特勒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会给英两国,而且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大得多的威胁。而即使在反法西斯联盟存在的条件下,德国取得胜利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假设德国的原计划能够先于国,在盟军德国本土之前实施的话)。在这情况下,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

但是,要想有效地运用大的武装力量或者像德国那样建立起不依赖外来力量的读力军事经济--这是斯大林很难到的。1917年的俄国与德国相比,工业落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年。

在后世,所有这些问题在苏联历史文献中都被心地粉饰掩盖。关于这,要么闭不谈,要么就是重复传统论调,认为英的援助对于苏联生产整而言,是杯车薪,无济于事。至于谈到伤亡人数,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只需记得总数是2000万人,并不清楚其中红军的伤亡人数占多少,这一数字与德军的伤亡人数又成何比例。

这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很奇怪,可在战争的年月里,十分的平常。因为当一个人被神化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就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当他对某言语产生厌恶的时候,或者觉得有些话不好听。那结果必然血千里,因为这一切都不需要他首肯,有一大堆人为他清除各烦恼。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苏联政治制度的大之就在于,能够动员战争所需的一切国家资源、能够建立人数众多并备军事装备的军队、能够在前线失利的最艰难的条件下调动民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