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越好的地方,通设施必然会好,因为这是商业的需求。通便利了,自然会带来商业,从而改善当地百姓的民生。周士相明白这个理,当初他在广东时曾给广东巡抚衙门写过一句号,叫“要致富,先修路”
也许,镇江知府的发是好的,不想大帅看到沿途过于破旧的房,不过这好心显然不被周士相买账。只是周士相倒无意此事找镇江知府的麻烦,因为在他的前世,地方官员喜这样。仿佛用白石灰将那些破房刷一刷,气象一新似的。
周士相已经下令湖北巡抚袁宗第想办法从郝摇旗手将韩王过来,如果对方能够到,湖北归央的事情可以缓一缓,毕竟也要考虑到忠贞营的因素。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非这是官僚的通病?
对镇江往南都的这条官,周士相还是满意的。这条官大依旧保持着甲申以前的模样,一路地基都很平整,偶有损坏,也都由镇江和顺天两府组织百姓修整一新。
如果吴三桂愿意归顺,周士相不介意让他和李晋国、李来亨一样享受亲王的待遇,甚至可以在将来在除两京十八省之外的地区,择一块地盘给他们永镇。辽东、西北都可以,甚至是海外也可以。但这不取决于周士相,而是取决于吴三桂、李来亨自己。
周士相对此莫能助,三兄想的简单,可周士相真要派太平军北,开封可真危险了。因为
连起,大量土地从这些士绅手剥,大量“浮财”也成为官府维持地方的财力和太平军的军费。
只可惜,其它地方不能像江南这样,毕竟地区经济发展有差异。现在人又损失得厉害,恐怕没有几十年时间,都不会恢复到明朝极盛时期的人两亿多。没有足够的人力,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空楼阁。
和平解决忠贞营,甚至吴三桂,是周士相的愿望。相较满清而言,二者都是汉人,前者更是举明朝旗帜,后者虽然助纣为,但现在也和满清打得破血,所以从恢复华这个大局来看,周士相实在是没有必要和他们大动戈。
差错将守卫开封重任担下来的唐三前几天派人送信来,信是大委屈,说忠贞营是如何不要命的死磕开封,几次险些要破城。他在城当真是度日如年,恳请周士相看在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能够发兵北,迫使忠贞营退兵回豫南老实呆着。要不然,他实在是担心自己完成不了齐王殿下托付的神圣使命。
经汪士荣报,周士相亲批,约有两百多名开明士绅弟被保举送南京的武备学堂和开设在南都、苏州等地的学堂。大致同等数量的开明士绅弟被招府县衙门六房,乡村公所任职,并给予那些士绅荣耀,从而使他们脱离原先的士绅圈,成为太平军最定的拥护者。
。。。。。。
一些没有通虏,但在暴开始后选择“立”的士绅也被加以警告,被劝捐劝粮。参与通虏并参与暴,但在暴发生后却及时醒悟,转而帮助官府镇压教民的士绅,或多或少的被减轻了罪责。主持镇反运动的汪士荣要求这些士绅资替灾民修缮房屋,或集资修建孤儿院、济老院等。而那些定站在太平军一边的士绅,得到了他们的回报。
要是太平军现在开湖北,只怕在河南死磕开封的李来亨他们,真的没有退路了。
在车,周士相一边批拟各地送来的奏疏,一边受车外的田园风光。不过,他总觉外面的风光有别扭。别扭的原因是镇江知府不知脑袋哪搭错了,竟然让人将官两侧的民间全用白石灰刷了一遍,看着十分的剌。
相其它各省,哪怕是现在发展最好的广东,江南一带的路条件都是佳的,完善程度也好的多。这主要得益于当初修建这些官时基本是以石板路基,再差也是石铺,因此不似其它地方因为财力原因修造时偷工减料,所以二十年战下来,江南的官还是能够承担起它应有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