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成征收赋税的任务。无法忍受的农民走投无路,又只好把土地抵押甚至奉献给徐家,以换取保护。如此恶循环,结果是: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徐阶一家这损公(国家)又损人(农民)的利己行为,使清廉、正直的海瑞十分震惊,而徐阶的形象,在他心目中也一落千丈。当然,上述不法行为,主要是徐阶的弟弟和
侄们
的,徐阶也曾有所劝阻,但劝阻并不得力,实际上睁
闭
,默许放纵,姑息养
。海瑞
里是
不得沙
的,何况此事与他的原则抵
太大:既不符合他均贫富、一天下的社会理想,又不符合他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政治标准,当然不能容忍和姑息。
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徐阶的长、次
和十多个豪
被判充军,三
被革去官职,数千家
被遣散十之八九,掠夺的民田至少退还了一半。
对徐家的这一分究竟是
自何人之手,史家尚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主要是
拱和蔡国熙所为,也有人认为应该归功于海瑞。
海瑞当时内心可能是希望徐阶能主动退田,民田一退,民愤便可平息。那时要帮徐阶一把,也就比较容易说话。可惜徐阶很不自觉,仅仅象征地退了些许,便想敷衍了事,蒙混过关。海瑞是个认真的人,便去
。徐阶却推诿说这些田地都是儿
的,不好
主。海瑞只好再次去信
促,说最近查阅退田名册,得知阁下的盛德
人意表,可惜退数不多,希望再加清理。过去一些
儿
的,连父亲的错误都可以改正,现在阁老以父亲的
份,来改正儿
的过错,应该无所不可。同时,海瑞又给首辅李
芳写信,说徐阶为小人所蒙蔽,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如今“民风刁险”徐阶退田如不过半,只怕对他自己不利。可见海瑞还是想维护徐阶的,只是不肯牺牲原则而已。看来,退田一事,主要功在海瑞;而充军罢官的
分,则多半
自
、蔡二人之手,并且是在海瑞罢官之后。
不海瑞如何用心良苦,力图在不牺牲原则的前提下保全徐阶,他都等于同徐阶翻了脸。官场中人依照他们以人划线的逻辑,都已派定海瑞是背叛了徐阶,变成了
拱同伙。因此这一回,海瑞已把徐阶集团的人得罪了个
净。
然而拱集团也不领情。因为海瑞早就得罪了
拱。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时,徐、
二人勾心斗角。
拱的党羽齐康弹劾徐阶,说他的儿
和家人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这是事实,因此徐阶也就只好请求退休。这时,朝中负责监察的官员都是徐阶的亲信,便群起反攻。
闹得不可开之际,海瑞说话了。他上了奏疏,说齐康之所以弹劾徐阶,目的是让
拱掌权。海瑞当时声望正隆,如日中天。他的奏疏,当时是对
拱的沉重打击。结果
拱辞职,齐康罢官。
拱东山再起后,当然要报复海瑞。他可不会因海瑞要徐阶退田就放过海瑞的。
海瑞这一回还把张居正也得罪了。张居正原本是徐阶一党。他能够成为阁臣,全因徐阶的引荐。阁以后,也一直与徐阶站在一边。徐阶退休后,害怕
拱报复,也一直与张居正保持联系,这回当然也要拜托张居正从中斡旋。张居正认为这件事很简单:苏州知府虽然是蔡国熙,可应天巡抚是海瑞呀!徐阶于海瑞有恩,哪有不关照之理?
多也就再打个招呼就行了。于是张居正给海瑞去了一封信,很
地要他兼顾一下“存老之
面,玄翁之
意”存老就是徐阶。徐阶字存斋,所以称他存老。玄翁就是
拱。
拱字中玄,所以称他玄翁。当时
拱是首辅,张居正是次辅。张居正要帮徐阶,又不想得罪
拱,所以这么说。他没有想到海瑞原则
极
而
拱报复心极重,结果不但徐阶的
面未能保存,自己的面
也扫了地,因此对海瑞极为不满。海瑞罢官后,历次有人保荐海瑞,均因张居正从中作梗,一直没能起复。
张居正不肯让海瑞复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觉得像海瑞这样什么事情都不肯通的人,留在官场是个祸害。反正,海瑞现在算是把徐阶、
拱、张居正都得罪了。这三个人,在当时官场中势力极大。得罪了他们三个,也就差不多得罪了整个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