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尊孔,超过了前辈的所有帝王。他封孔五世先人为王,他下令对孔的名讳要像对君主一样予以敬避;他向孔的牌位行跪拜礼。这些事情,都是连汉族自家的帝王也没能到的。皇帝号称“天”除对天地、祖宗和父母,均不能下跪。雍正向孔行跪拜礼,就是把孔抬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当然是无比之尊了。
这又是雍正的过人之和明之。本来,密折是一很危险的东西。它容易和告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变成告密的一方式,不好就会让人主上当受骗。所以康熙说:“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谢济世也说:“告密之例,小人多以此谗害君。首告者不知主名(不知是谁告的),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猜忌,君臣相疑。”然而雍正却把毒药变成了良药,玩火而不自焚。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兼听”也就是扩大有权密奏的范围,广泛地听取意见,使自己不至于被个别人的言论所左右,从而作正确判断。他也允许被告申辩,只是不讲原告的名字。这样,一旦属实,举报者可以得到保护;万一被诬,被告人也能洗刷冤情。所以,武则天建立告密制度,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雍正帝建立密折制度,却保护了不少好人。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皇帝!应该承认,雍正的儒学平和佛学平都不低。比起那些腐儒和愚僧来,不知明多少倍!他确实把握了儒学和佛学的髓。儒家讲“修齐治平”佛家讲“普度众生”说来说去,不就是让大家过好日,让大家到幸福吗?这就要栽福田。而在雍正看来,这个福田,并不在西方净土,而就在东土人间。因为现在东土已经有了一个不是释主的释主,不是孔丘的孔丘。他不是别人,就是朕———雍正皇帝新觉罗胤。
雍正以前,中国政治的主要形式,是德治与礼治。人治只是某些特殊时期的现象,而且其主既不一定是皇帝(比如曹是丞相,武则天是皇后和太后),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相反,不少皇帝还无法行使治权(比如年纪太小)或主动放弃治权(比如明的万历)。其结果,则是任何王朝都不可能真正“长治久安”改朝换代总是不可避免。显然,唯一的路,是确保皇帝的“一人政治”使皇帝真正成为国家意志的唯一代表。密折制度的意义,便正在这里。
治的主。因此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帝治”———皇帝一人的统治。
雍正的姿态,确实很。过去,历代帝王巡视太学,都称“幸学”也就是帝王幸临学府的意思。雍正认为。这虽然是臣下尊君之意,但“朕心有所未安”因此,应改为“诣”就是拜访、请教的意思。王朝时代,最尊贵的就是帝王。无论他到哪里去,都是巡幸,都是给别人赏脸。唯独到了学校,却不是“光临指导”而是“拜访请教”这就不但是对知识、对文化的尊重,而且是对全知识分的尊重了,自然大得人心。
现在,雍正已经从思想上(崇儒礼佛)、组织上(举贤用人)和制度上(密折政治)把自己武装起来,他可以给他的帝国动手术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雍正不但谈儒,也谈佛。十一年(公元1733年),他在中举行法会,亲自说法,并收门徒十四人。皇帝、王公、大臣、和尚、士,不不类地聚在一起坐而论,真是煞有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