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6章柏林讲演(2/5)

我是写小说的人,所以,从小一些的、个人的视角来谈这个大主题也许更合适一些。可我想要说的是,那个始于百余年前、由于战败而不得不从本上重新认识的日本国家主义又现了新的复兴的迹象。面对这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把自己正在思考的尚未成熟的想法讲来,就是因为希望它们也能发一些实在的响声。

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文化新情报的输和以此为基础的技术再生产的平上。对于魏茨泽克前总统向德国周边国家谢罪的行为,多层面的众多的日本人表示了发自内心的敬意。尽没有如此广泛,君特·格拉斯在德国统一前后连续发的批判的声音,依然是日本知识分关注的重要对象。

继而,我被在军占领下的那些日里实行的民主主义教育征服了。现在的日本新国家主义者们,把对于被称为战后民主主义的战败后五年间的时代思的批判作为他们的战术。就我自而言,我认为,直至今天,我的文学世界以及以此为中心的我整个的生活方式中最本质的分,正是战后民主主义所赋予我的。因此,我和我的文学受到来自势力不断增的新国家主义阵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亦为其羽翼——的批判,也是十分自然的。

○柏林讲演在日本近代化的最初阶段,还有一些主张提日本民众的主权意识的思想家。但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大,以福泽谕吉为首的许多先驱者们渐渐迷失了方向。于是,超国家主义时代来临,继而闯了与亚洲和世界的战争之中,这就是日本走向不幸的过程。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时,我还只是一个住在日本列岛四个岛中最小的四国岛密林中的少年。在盛夏里战败的那天,我从广播里听到了此前一直作为“神”而成为超国家主义中心的天皇和人一样讲话的声音。那是我在少年时期经历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变化。

而且,在青年时期我很早就认为,世界文化不存在什么中心,西欧也不是应该享有特权的中心。就拿德国文学、德语文学来说吧,对森欧外而言,那应该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了——虽然他从年轻时起就把欧洲各国的同时代文学大量地译成日语,但那些作品并非来自已经译成德语的文集,而是对于刊登在《科恩报》、《柏林日报》等星期天文艺附录上的作品的重译——而就我而言,无论是令我终生不释手的托斯·曼,还是罗伯特穆西

幸。其实,从某意义上也可以说,那也是日本的超国家主义在晚于欧洲起步却想迅速实现近代化过程中的必然归结。

除了日本最南端的岛屿、现在仍是国战略基地的冲绳之外,日本本土没有成为战场,所以,占领军的驻也行得很顺利。战败后不久的一天,我从森林的看见乘坐着国兵的吉普车也开了我们的小村庄。还有,在四国的一个地方城市的占领军文化中心,借助日语的译文,我读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那是我接过的第一本外语书籍。

在国家近代化的大趋势下,始于学自德国的森欧外、学自英国的夏目漱石和学自俄国的二叶亭四迷的文学近代化,虽然存在着对其自的内在批判,同时也是当时近代化的一个组成分。此刻,站在这里讲话的我,正是百余年前在柏林因行日本式的礼而受到批评的年轻的欧外的直接的后裔。同时,我还是受到了在思想上接受海涅和与海涅密切相关的克思、恩格斯的影响而成为作家,并作为有相同信仰的人从事实践活动的中野重治的文学及其批判式的生活方式——尽我并不曾从属于他所在的党派——影响的人。

因此,以1945年战败为契机,日本的知识分们,如在政治思想史家山真男领导下所行的的反省,是与对近代化初期民权思想的发掘同行并的。同时,应该如何偿还对亚洲各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首先是一个德上十分重要的课题。为了重建近代化所必须树立的民主主义,则是站在带来的废墟上却对得以恢复充满希望的日本人的奋斗目标。大战期间曾一度中断的与西欧文化的接也随之再度频繁起来。

但是,现在回想想,就我而言,战后民主主义与其说是某个时期的时代思,毋宁说更有文化上的普遍意义。首先,我从被战争时期的初等教育所输的绝对天皇制、天皇即神的思想中解放了来,我的自我开始觉醒了。我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那一年国民学校——日本超国家主义制模仿德国学校制度所采用的教育系,它一直持续到战后新制度建立——并在那里毕业的惟一一代人。然而,代替天皇的另外一绝对者、新的神并没有现。那是与民主主义神背而驰的,这连一个少年都明白。也就是说,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可以压倒一切的中心。这普遍主义形成了我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思想基调。我对于意识形态多样觉也是如此产生的。而这正是我尽为前面所说的中野重治所倾倒,却没有走近克思、列宁主义的本原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