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与易中天面对面(2/5)

主持人:大家觉得听易老师讲课,在《百家讲坛》上,很像听评书一样有意思,如果说这样的话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听评书呢?

主持人:哪三项?

易:第一,指伤,立即改正。我因为没有时间上网,托付我的亲友们一旦发现有人在网上指伤,比如说认错字、读错音、说错地名、说错人名、说错典故,立即通知我,我上去查书,然后如果真是我错了,立即改正,下次去录《百家讲坛》的时候重新录音或者打电话给编导把那个字改了。而且如果是写信来指的,我亲笔回信,歉,致谢。第二个,学术问题,从长计议。因为你如果跟我探讨的是学术问题,这是应该讨论的,但是我得有时间。而且学术问题的探讨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我得用一个正式的渠来回答你的批评,比方说我写一篇文章,不是写篇随笔的文章还是写一篇论文的文章,你既然是非常严肃地、诚恳地、一本正经地来跟我讨论,我也会非常严肃地、诚恳地、一本正经地来回答。但是这个得要有时间,所以要从长计议。第三个原则就是,讲述方式不争论。现在不停的有人来讨论讲述方式问题,历史能不能这样讲,历史该不该来这样讲,易中天讲的这个《百家讲坛》,是学术呢还是娱乐,他的成功是学术的成功呢,还是商业的成功?不争论。

主持人:你介意这些批评吗?

主持人:为什么要加这个尾呢?

易:当然可以调侃,学术的观可以用各方式来表述,调侃就是其中的一。你现在面对的是电视观众,你要用最简洁、明了、通俗、明白的语言一下让他明白,所以我就使用

百家讲坛》很舒适。《百家讲坛》很舒适,如果你是一个会上课的人,也是一个上课的人。要知我是一个教学的教师,现在因为实在是太累,否则我是很愿意上课的,面对那么多学生或者是听众,很兴,可能就是该着去教书匠了。

主持人:但你听到过对你的批评吗?

主持人:您是有意参考评书的说法吗?

易:调侃。

易:不介意,因为一个东西来以后,如果有很多人喜,那就一定有人不喜,这是铁定的。

易:我就没听过评书,如何参考。

主持人:调侃跟学术有关吗?

主持人:那也有学者批评你,把历史通俗化,庸俗化。

*2005年四月易中天初登《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他独特的讲史风格迅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有着南方音、说话诙谐幽默的易中天。2006年易中天开始“品三国”他特立独行的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在《品三国》中发挥到了极致,并且树立了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曾一度被媒誉为“生猛史学”和“麻辣史学”

易:纯属偶然。很多人来探究这个问题,我说我无可奉告,我现在这讲述方式从小就是这样,讲了几十年了。完全偶然地撞上了《百家讲坛》,又完全偶然地受到大家喜,如此而已。

主持人:你怎么看待这些批评?

易:听到过。但没有当面的,有媒问我,有人当面批评吗?我说没有,我倒真希望他面对面地坐在这儿来批评,没有人的。

易:是啊,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也想知为什么,你应该去问观众:你们吗不直接去听评书,还听他的呢?我相信观众会回答的。

易:有例吗,有证据吗?

易:这些学者读书不多吧,这个法古已有之啊,早就有人在了,不是我的发明。比方说,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里面就讲到了,说这个郎官,就是去公务员。你不能说讲史不能评论吧?

易:三项基本原则。

但易中天自己却将风格定位为“萝卜史学”在易中天看来“萝卜史学”是草品,很有营养,也符合《百家讲坛》讲史学的特。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这也让一大批观众对易中天的讲座趋之若鹜。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这讲课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主持人:比方说,你把刘备,把诸葛亮比作“帅哥”;你拿现在现实生活中间发生的一些过去压儿就没有的“垃圾”“绩优”这样的词用在历史人上。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持人:那您的意思是现在发生在你上的这一切,都是你意料之外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