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灾难行,又是天灾又是**。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第一要把现任皇帝把他安定下来,国本就保住了,然后自己发展自己的实力。玠的这个曹版的“隆中对”世纪上讲了这样两个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动的时代你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就是他所说的霸王之业,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正义,二是实力。而实力当中首先是经济实力,战争确实拼的是武力,但是战争武力比拼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支撑,之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你这场战才能打得久,才能打得赢,所谓“兵未动,粮草先行”嘛,所以你必须修耕植、蓄军资。除了经济实力的比拼以外,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还要比拼政治实力,政治实力靠什么呢?靠正义的旗帜,你必须表现自己是师有名,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至少你必须有一面正义的旗帜。
所以玠的这个建议是一个纲领的文件,包括三个内容:“奉天”就是整治策略;“修耕植”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经济策略;“蓄军资”这是军事策略。这番话说下来以后,曹非常地兴,《三国志》用了四个,叫“敬纳其言”上实行。
公元196年,曹开始屯田,当时因为连年的战争,许多土地都已经没有业主了,也没有人耕。曹说,好嘛,无主田亩收归国有,统统收给他自己的政府所有。然后把这些田地拿来一分给自己的军队和黄巾军投降的那些士兵去耕,叫军屯,还有一分招募了那些失地的农民,那些民来耕叫民屯。耕和农是由政府提供,然后军人和农民向政府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个就叫屯田。屯的意思就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化。也就是说,曹建设了一个古代的生产建设兵团,曹的军政府就变成了农场主。这是一个非常明的政策,也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第一,土地是人家丢下来的,耕和农是从黄巾军那里缴获的,曹没有一本钱的投,叫无本生意;第二,收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是利啊,因为汉代初年定下的地租是十五分之一,后来收得最少的时候甚至到了三十分之一,你现在变成了二分之一,暴利,但是对于士兵和农民来说现在有饭吃了,总比原来饿肚好,所以大家也愿意;第三,屯田制度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化,这就等于建设了一个军民合一的新社会,和一支耕战合一的新军队,这些人平时能,急时能战,既是兵源,又是粮库,岂不是一举两得,而且还解决了一个让人疼的民问题,这岂不是一举多得。
曹的屯田制,证明他不愧为一个谋远虑的政治家。曹在颁布他的《屯田令》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定国之术,在于兵足。”就说怎样才能平定天下呢?第一要兵,第二要足,兵不、(不足)你何以得天下?而其他的那些诸侯就没有这个战略光,后来《魏书》有这么一段话:
“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天下大、诸侯并起的时候,除了曹,没有一支军队有一个长远的打算。“饥则寇略”肚饿了就去抢老百姓的“饱则弃馀”吃饱了以后就把多余的粮都扔了。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不攻自破,因为你如果断了粮你就没有战斗力了。实际上就在曹的军队丰衣足的时候,袁绍的军队在河北吃桑椹,袁术的军队在江南吃河,没有桑椹和河吃的,就吃人。我们去读《三国志》可以多发现这样的字,大灾人相,蝗虫起人相,人饥相,人吃人啊。那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和曹争雄?和这样的人相比曹又怎么可能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