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讲青梅煮酒(2/5)

碰巧这个时候曹不知发了什么神经,莫名其妙跟刘备说了这句话,于是刘备怎么样呢?

“遂与承等同谋。”

*《三国演义》里写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写到,刘备因为秘密参加了推翻曹的衣带诏事件,所以心里有鬼,听到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这句话后,以为曹了内幕,吓得筷掉到了地上,一回家就要开溜。衣带诏事件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还只是在密谋阶段,刘备为什么就要慌慌张张地逃跑呢?对于这件事情,易中天先生是怎么认为的呢?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

《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让我们觉到是曹派他去的,叫“会见使”这个“会”就是碰巧被派去了,所以刘备不是贪生怕死,不是背信弃义,是不由己,这是为刘备了一个掩饰。但是《三国志-程昱传》的记载不一样,《程昱传》怎么记载呢?就是刘备带兵去拦截袁术以后,程昱和郭嘉得到消息,上去找曹,然后程昱说了一句话,程昱说什么呢,

呀,你看这打雷啊,这雷把我吓的。那么刘备回到住以后就跟关羽和张飞说,这地方咱不能待了,因为曹这句话等于说将来和他争天下的就是我啊,他能容得下我吗?我们得找个机会走。那么正好曹需要有人去拦截袁术,刘备就去了。这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大概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这一段从文学的角度讲写得非常彩,从历史的角度讲大真实,因为它的所有的这些说法都是有来历的,比方说曹说的那句话这个是《三国志》里面有记载的,董承受献帝的衣带密诏《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记载。

它有“遂与”两个字,也就是说于是刘备才和董承结盟了。碰巧刘备又被曹去打袁绍“未发”所以又没有搀和去。这两个碰巧,太巧了,逻辑上有问题,所以《三国演义》就把这个次序颠倒了,是刘备先参加了董承的密谋,然后曹又说了那句话,所以刘备就跑了。这样一来从逻辑上讲是通了,但是刘备的人品就可疑了,你不是和董承赌咒发誓歃血会盟立券书名铁了心要掉那贼吗?怎么事情还没开始,你才见了一井绳就像见了蛇一样的就溜之大吉了呢?你应该留在京城观望一会儿,看看有没有机会下手啊。那么对于刘备来说是万岁爷的命重要,还是你刘备的命重要呢?你就是这样忠臣的吗?忠臣不是应该为国献吗,为国捐躯吗,为皇上分忧吗?你怎么就跑了呢?又有了问题。那这样一来问题就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就是刘备去拦截袁术,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还是曹派他去的?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我的看法是这样,衣带诏这个事情是《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录在案的,估计可能有,我们来看看《三国志》是怎么记载的。《三国志》的记载是这样:

“借之以兵,必有异心”这句话怎么理解?就是刘备不但主动地要求去截拦袁术…因为当时袁术准备和袁绍会合,而且还向曹借了兵,曹还借了军队给他,程昱说这就是刘备有异心的证据。曹听了以后后悔,派人再去追,追不回来了。然后刘备一到徐州就把徐州刺史车胄杀了,自己占了徐州,当然他运气奇地好,碰巧这个时候袁术又死了。由此我们可以得一个结论来,刘备是主动要求去拦截袁术的,而他去拦截袁术是一个借,实际上是要逃离曹的控制。

刘备这样本原因在于他是一个英雄,既然是英雄,他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寄人篱下,他迟早要走。直接原因则是曹说了那句话,戳穿了他的心思,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再韬晦下去了。那么由此推来的结论,应该是曹说了这句话。但是曹又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曹说这句话等于挑明了,争夺天下地就是我们俩,既然曹是这样认为的他就应该把刘备杀了,不是少一个争天下的吗?即便他不把刘备杀了,他也至少要把刘备扣起来禁起来,怎么把他放跑了呢?为什

就是刘备开始的时候没搀和这件事。

“车骑将军董承受献帝衣带中秘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