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那么曹这一回为什么不像上一回一样,等着孙权把刘备的人给他送过来呢?他为什么要采取一个相反的法,去一下孙权,激一下孙权,得他们两个结为死党呢?就曹的一贯作风来说他也说不通啊。而且曹这个时候至少他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孙权能够像袁绍和刘表那样对待刘备,怎么样对待呢?供养起来,束之阁,那也行啊,为什么要他们联盟呢?
那么如果这封信写了,就只有一个推测,就是那是真要打孙权。那么这封信就不是恐吓信,是下战表。这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曹这个时候志得意满,骄傲得不得了。我们知曹这个人是非常骄傲的,小人得志“小人得志”这四个字用在他上很合适,他是一得意了以后他那个尾就翘起来当旗杆的,他藏都不藏的。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得不得了,也没把孙权二十七岁这个小放在里,脆搂草打兔,打刘备顺便把孙权也掉算了,或者是也不真打,我写封信吓唬吓唬他,他没准就投降了。也是说不清楚,因为张昭这些人是准备投降的,如果不是鲁肃和周瑜还有诸葛亮他们来住,说不定也就投降了,也都是难讲的事,所以有这个可能。所以结论是,第一,曹可能写了这封信,也可能没写;第二,如果写了这封信,那么应该是下战表。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在赤之战前,曹莫名其妙地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关于这封信,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如果真有这封信,这对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这封信的存在一下把孙权和曹直接对立起来,本来事不关己的孙权不得不介这个战争之中。但问题是,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到的?它对孙权决定有什么影响?鲁肃又会拿着这封信怎样为孙权算账呢?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这封信什么时候送到的呢?应该是诸葛亮和鲁肃回到柴桑的时候,这个事司光的《资治通鉴》也这么认为,只不过他是说鲁肃和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诸葛亮上就见到了孙权,然后孙权就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就召集会议讨论是不是联合刘备对抗曹,这个时候信送到了,他说“是时”他用了这两个字“是”就是这,这个时候曹的信正好到了。那么我们的看法呢,信应该也就是同时到了,但是我不认为孙权收到这封信以后他还不先开会,先找诸葛亮谈谈,我认为他应该先开会,开内会议,自己家里人关起门来先讨论讨论怎么办再说。那么在这个会上,是一片投降论调,都主张投降曹,只有一个人没说话,鲁肃,会就开不下去了,孙权就起来上厕所,然后鲁肃就跟了过去,孙权上明白了,鲁肃有话要说,而且鲁肃的这个话是不能当众说的,是悄悄话,于是孙权就会过来拉住鲁肃的手说:敬,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鲁肃说:是有话说,刚才我听布他们,就是张昭他们,都劝将军投降曹,这是误将军啊,曹能不能投降,要看谁,比如我鲁肃是可以投降的,但是将军您是不能投降的,为什么呢?我鲁肃投降了曹,了不起回家乡去再个老百姓,我在家乡个老百姓我还可以通过地方上的考推荐再报考公务员啊,我还可以从什么县丞、县令啊这些小官一步一步地起,到老了我个太守,个州牧那总是没有问题吧,我总可以坐着一辆车去跟士大夫往吧;将军您投降了曹,到哪儿去呢?很重要的八个字:将军迎曹,安所归。也就是像你这样称霸一方的诸侯,你投降了曹,有归宿吗?
这话说到孙权心里去了,而孙权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才既是他集团的利益,又是他个人的利益。你想想刘琮当年投降曹,傅巽是怎么跟他算账的?傅巽跟他说将军您想想看,要抵抗曹靠谁呢,靠刘备,那么刘备抵挡得住吗?如果抵挡不住将军您完,如果刘备抵挡得住曹他还会您的下吗?刘琮一想,对啊,我还是投降吧。那么鲁肃这样一算,孙权说对啊,我投降了以后我当什么呢?于是他拉着鲁肃的手说,这是上天把足下赐给我呀。这个话是诸葛亮说不了的,因为立场不一样嘛,他不是孙权的人,不是他没有这个平啊,他不是孙权的人,他不能说,他也说不了。只有鲁肃这样的自己人,而且是帮孙权策划过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样一个规划的人,他才能说,他也才说得,孙权也才听得,而且他们之间也才能达成这样一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才能够到一就通,而且这个话打动了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