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这个态度,他不是一时的冲动。周瑜和孙氏集团是一个什么关系呢?第一,周瑜是孙策的铁哥们儿。《三国志-周瑜传》上说法是“独相友善”就是当年周瑜和孙策两个人同龄,孙策大一个月嘛,从小在一块长大,而且就是他们两个关系最好,这是第一。第二,孙策后来接过了他父亲孙的班,也是依靠袁术的,而袁术对于孙策尔反尔,一再封官许愿,又一再地变卦,孙策看见自己在袁术那儿没有发展,独立来发展。这个时候是周瑜将兵迎策,周瑜带着自己的人去接应孙策,这是第二。第三,孙策去逝以后,孙权接班,又是周瑜带拥护孙权。当时孙权还是一个将军,就是孙权和张昭以及其他人包括和周瑜这些人的关系,不能叫君臣关系,只能叫上下级关系,但是周瑜带行君臣礼。第四,就是周瑜不但自己忠于孙氏家族,而且还拉来了一个鲁肃,鲁肃投奔孙权是周瑜的推荐和劝说。所以周瑜和孙权,和孙家是个什么关系呢?就像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那是拆不散的,那是铁得很,那么他不可能转变立场,他一定是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叫没有必要来智激一下。
第二,形象不好。在智激周瑜的这个故事里面,周瑜、鲁肃、诸葛亮三个人的形象都不好。一开始是周瑜装腔作势,大唱投降论调。鲁肃和诸葛亮的反映是什么呢?鲁肃愕然,诸葛亮冷笑。鲁肃愕然是有理的,因为鲁肃知周瑜的立场,知周瑜是个主张抗战的,而且周瑜在此之前还跟鲁肃打了个招呼,说敬你不要着急,我自然有办法的,怎么一见到诸葛亮周瑜就换了一个人呢?他愕然了,但是他应该过过脑,想一想周瑜这是为什么,他不过脑,他跟着急,急得不得了,这哪像一个发表过东吴版“隆中对”政治家呢?诸葛亮形象也不好,诸葛亮什么样呢?冷笑,然后就对鲁肃说,敬啊,你这个人就是死心啊,吗跟我们刘豫州学啊,你看我们刘豫州对抗曹落个什么下场啊?像公瑾兄多么聪明啊,老婆、孩也能够保全,荣华富贵也能够保全,什么国家兴亡他的呢!说这么一番话这像诸葛亮吗?
那我们就来看试探,这个试探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要试探?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周瑜这个人小心,气量狭窄啊,他信不过诸葛亮,他得试探一下啊。但是我们不能光讲格,我们还要讲理啊,从理上讲,荆州集团或者说刘氏集团,和江东集团或者说孙氏集团,那是世仇,本来是敌人;本来是敌人,现在要联合起来了,是要试探一下,不要说本来是敌人,就是素不相识的人或者从来没有关系的两个集团、两个企业要合作一把,也得试探一下是不是。但是既然要试探,第一这个试探应该是双向的,双方都要试探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不试探?因为他既第一没有必要,也没有
格也不太好,不愿意嫁给他,这个时候吴姑娘来说,不要为了一个小女得罪这样一个横的人,给我们家带来灾难,我嫁给他这是命,如果嫁非所人,算我命不好,吴家这才把女儿嫁给了孙,她怎么可能又搭上一个妹妹呢?难说孙权在求婚的时候对吴姑娘是这么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车来?没有这个可能,所以连吴国太这个人都是虚乌有的,是编来的。
第四就是并无可能。我们看看《三国演义》怎么待,《三国演义》是说周瑜大唱投降论调,诸葛亮说那我有一个好办法,就是一仗也不用打,只要一条船就够了,一条船两个人,周瑜问他哪两个人,大乔、小乔啊,如何如何。周瑜这才然大怒,我与老贼什么势不两立之类的,老贼欺人太甚等等。然后周瑜说其实我早就是主张对抗曹的,刚才我说要投降是试探,算是把这个场就圆过去了。
第三就是没有必要。我们要知鲁肃为什么建议孙权召回周瑜,就因为周瑜是铁杆鹰派。周瑜这个铁杆鹰派不是这一次才表现来的,建安七年的时候,袁绍病死了,袁绍病死了以后袁氏家族就衰落了,曹这个时候气就了,那就写封信给孙权,要他送一个人到曹这儿来人质,就是质,当时孙权接到这封信以后也是拿不定主意,而张昭这些人好像哼哼叽叽的,意思就是那就送吧,曹咱得罪不起啊。谁反对?周瑜,周瑜慷慨陈辞,告诉孙权,不要送你的弟了去什么人质,态度非常和明朗。也就是在这一回,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对孙权说,公瑾比伯符…就是孙策…只小一个月,你要照对兄长的这样一个态度和礼节去对待公瑾。所以周瑜是一个什么人是很清楚的,或者有人要问,说周瑜以前是鹰派,这回难就不能改成鸽派吗?以前是主战派,难这回他就不会动摇动摇变成投降派了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