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想来的还是曹的谋士想来的,没有记载,但肯定不是庞统。据《三国志-庞统传》,庞统本就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没庞统什么事,也没徐庶什么事。但是这样一个法给了孙刘联军可乘之机,这个时候周瑜的将黄盖就对周瑜说:“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这“寇众我寡”这四个字也证明了这个时候曹人是多,除了军把舰船连成一片驻扎在北岸以外,他的陆军也已经开到了,把营寨扎在岸上。黄盖说现在敌人多,我们少,这样僵持下去不是一个事儿,但是我看他们把船连成一片了,那就有办法了“可烧而走也”我们脆就放它一把火,把他烧走。周瑜然其计,采纳了黄盖的计策。于是黄盖诈降,诈降这是有的,也派人送了诈降书,曹也把送信的人拿来盘问了一番,然后说你要如果是真投降那肯定我是重赏的了,上当了反正是。
于是这边周瑜和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船,船上都装满了柴火,又浇上了油,然后在这柴火上蒙了一块布把柴火遮掩起来,船上再上旗,大船后面系了些小船,这大概是他们逃回来的那个船。碰巧某一天,突然刮起了东南风,怎么刮的不知,反正不是诸葛亮借的,反正那天刮起来了,于是黄盖的军队就上了船往北岸走,挂着个降旗,大声说,啊,黄盖投降来了。曹的军队非常兴“呼”地一下都跑来,站在船上、站在岸上看,说啊,你看那黄盖,就是他黄盖投降来了,投降来了,太好了。等黄盖的船开到跟前以后一起放火,烧着的船撞着曹的船,借着劲的东南风,从曹的寨一直烧到了曹岸上的陆军的营寨。那这时候来看闹的这些人,有的着了火被烧死了,有的怕被烧死,又被淹死了,你要知他是北方人嘛,不好,狼狈不堪。曹一看这没救了,下了命令,放火,我们也放,没烧着的船都给我烧了,反正要走人了,这船不能留给刘备和周瑜啊,咱自己烧吧,撤。
撤,撤得非常狼狈,从哪里走呢?华容。当时华容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北风凛冽,路泥泞,估计还刚下过雨,人本就走不过。曹只好下一命令,让羸兵负草填路。什么叫羸兵呢?就是那些弱的,可能是本来就是弱的,老弱病残,也甚至可能是伤病员,或者是得了传染病的这些人,让他们背着草去填这个路。路还没有完全填好,曹的骑兵就冲过去了,结果这些负草填路的羸兵被曹的骑兵踏在泥泞里面,死于非命,非常之惨。这个事情反映了两,一个是曹逃亡的狼狈,什么都顾不上了那个时候,第二,确实曹这人心太狠了,于人主义的考虑他这个时候应该的是,自己的兵断后,让伤病员先走,但是那个时候好像没有人主义的观念,曹就更没有,曹怎么会有人主义观念呢?他为了自己的成功从来是不惜别人的生命的,这个以后我们还要再说。顺便说一句,关羽没堵在华容上,这个事情也是没有的。这就是赤之战的全过程。
*赤之战曹最终以失败告终,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当年曹打败袁绍是因为有一面正义的旗帜,而打东吴集团则是一场“侵略”战争,所以败了。然而也有人认为曹拥有绝对的优势,输给孙刘联军完全是天命。那么,易中天先生认为的曹赤之战失败的本原因是什么?照这个观,曹在赤之战中究竟犯了哪几个致命的错误呢?曹又是如何一步步从有绝对优势,到大败而逃的呢?
从这里面裴松之总结曹战败的两个原因,裴松之的这个总结在哪里呢?在《三国志-贾诩传》的注里面,既不在《吴主传》,也不在《先主传》,也不在《诸葛亮传》,也不在《周瑜传》《鲁肃传》,是在《贾诩传》里面。裴松之是这样说的,他说:“赤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那么照裴松之的这个观,就是曹之所以在赤之战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第一是由于他的军队遇上了“**”或者“禽”得了一场我们现在说不名字来的大面积染的行的传染病;当然,第二是他梦也没有想到,一贯刮西北风的冬天会刮起东南风来,实在是运气不好。所以裴松之说“天实为之,岂人事哉”这是天要灭他,不是他自己有什么错误。但是这个观我们不太同意,我觉得这场战争曹的失败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且曹的主观原因还很重要。这个问题,参照张作耀先生《曹评传》里面提的观,还有参考学术界的其他观,我来分析一下曹失败的原因,当然也是我的个人观,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