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然后“晋魏王”然后享受皇帝的一切礼遇待遇,一步都不停。
那么这一系列的行动或者说活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封魏公”这是个转折。为什么是一个转折呢?表面上看起来,封公和封侯只是在爵位上升了一级,因为诸侯的爵位是公、侯、伯、、男。但是你要知汉代这个时候,公爵和侯爵它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侯爵它最多有封邑、有封地,而公爵可以独立建国,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他可以建宗庙和社稷。事实上曹封了魏公以后也建了宗庙和社稷,在魏郡。社稷是什么呢?社稷就是社坛和稷坛,社坛是祭祀土地神的,稷坛是祭祀五谷神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我们先民认为谁掌握了土地和粮,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就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所以社稷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一个家族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他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庙、建社稷坛,叫建庙立国;如果要消灭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打它的首都以后一定要把它的宗庙和社稷坛给它毁了,叫毁庙灭国。那么曹封了魏公以后,在邺城建立他魏国的宗庙和社稷,就表明他已经建立了一个独立公国。我们现在还不能叫它独立王国,因为曹是公爵嘛,独立公国。
那么这样一个建议是谁提来的呢?是董昭提来的。那么这是董昭的创意,还是曹的授意呢?我们现在搞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是曹想的事情。曹在此以前已经了充分的准备,了三件事情:一个是扩地,就是把他的封地由十五个城变成了三十个城;第二件事情叫并州,就是把天下的十四州并成了九州,并成了九州以后,并州、幽州、司州的四个郡归了他冀州,就是曹把地盘扩大了;第三个就是造舆论。那么造舆论呢,那当然用不着曹自己动手,也用不着自己动,有的是人帮他造,比方说董昭啊。那么董昭这个人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注意曹迎奉天到许县,就是董昭的主意。董昭在三国史上只算一个次要人,但是每次都现在关键时刻。那么董昭就大造舆论,然后群臣联名上书给皇帝,请求给曹封为魏公。于是皇帝就派一个叫郗虑的人,郗虑当时官职是御史大夫,也就是副总理兼监察长这么一个职务,持节策命,封曹为魏公,同时担任大汉王朝的丞相,同时还兼任冀州牧。就是他的面越来越大,实惠全都保留了,这当然是曹想要的事情了。
但是曹要作秀,三让。策命来了以后曹上上表,说这个待遇是只有周公才能享受的啊,我曹怎么敢当呢?不敢当,不敢当。于是,以荀攸为首的三十多个人就写信给曹说,曹公啊,你怎么不敢当呢?敢当,敢当!您老人家的功劳比周公大多了,我们都是熟读历史的人,我们知历史上找不到比你功劳更大的人,请你一定要当魏公。曹说,那这样的话,那不好意思我就接受这些封地,魏公这个称号我是绝对不敢当的。那么荀攸他们又写信去说了,说曹公这样就不好了嘛,对不对,给你加封这个公爵,这是皇上的意思嘛,也是我们文武百官的意思嘛,你这样推三推四的,那就不够意思了嘛。为了给皇上面,也给我们一面,委屈您老人家,就当个魏公吧!恶心啊,真是不,也不像曹的为人,但是必须这么,因为这是规矩,这是惯例,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如果你不让三回,上就接过来,你看吧,上就有人骂他厚颜无耻,你都不让一让,你就当之无愧了?
何况,曹封魏公,他还有一条叫“加九锡”九锡就是九特殊的待遇,一般加了九锡以后就离篡位差不太多了。加九锡、建宗庙、建社稷,这件事情认真说起来,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它就是篡位的一征兆。事实上,除了荀攸、董昭这些人劝以外,反对派也还是大有人在的。尤其是让曹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和他关系最密切,最受他尊重,而且一直跟着他,既为他谋划策,又为他生死的人,就相当于曹集团的诸葛亮的这样一个地位和作用的这个人,表示了反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反对?他反对了以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集…退失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