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九讲命案真相(3/4)

他可能就会想我堂堂男汉大丈夫,要杀就杀呗,任杀任剐呗,我申辩什么啊?不申辩,这是一可能。还有一就是崔琰早就预料到曹不会放过他,用不着申辩,申辩也没有用。

杀崔琰还可能有别的原因,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我再提两个原因,一个是报复杀人。我们知得到崔琰是什么时候,是建安九年,建安九年曹拿下了邺城,自己当了冀州牧,把崔琰从监狱里放来曹大宴宾客,很得意地说:哎呀,我刚才查了一下,说这个冀州有三十万人,这可是一个大州啊。很得意,这个是小人得意了,刚刚从监狱里放来的崔琰站起来说:曹公啊,现在天下分崩,生灵涂炭,王师驾到不先存问风俗,不先安抚百姓,先想到是自己捞了多少油,得了多少粮、人、军队,可以扩充自己的势力,这难是敝州百姓寄希望于明公的吗?这个话一说所有的宾客脸都吓白了,曹上改容,肃然起敬,对,崔先生你说得对。正义的力量,德的力量,但是我觉得这个疙瘩可能曹心里就结下了。

*崔琰对曹的那一番大义凛然的话,不得不让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可是曹的心底很可能结下了一个疙瘩。从公元204年结怨到公元216年杀人,曹等了十二年,他终于用崔琰的死解开了那个疙瘩。崔琰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是个光明磊落的君,曹则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是个雄。那么崔琰之死只是这么简单吗?

第三可能就是安排后事,他杀崔琰是为了安排后事。因为我们知晚年的时候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曹丕、曹植兄弟两个为了争夺这个储位展开了明争暗斗。这个时候曹秘密征求百官的意见,很多人都秘密回信给曹说我赞成选谁,惟独崔琰公开回信,说:《秋》大义立嫡以长,你选接班人要选年纪最大的,也就是要选曹丕,何况五官中郎将…就是曹丕了…仁孝聪明,应该当太,我崔琰愿意以死来捍卫这个正。曹看了以后大吃一惊,因为曹植的妻是崔琰的侄女,要私情崔琰应该支持曹植的,但是他支持曹丕,所以曹非常敬重。那么说这个它不该成为曹杀崔琰的原因对不对,观不是一致吗,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裴松之在这个地方加了一条注,注的是什么呢?说曹植的那个妻,也就是崔琰的那个侄女,有一天因为穿了一件漂亮衣裳被曹杀了。他这条注没有注在《三国志-曹植传》,而注到了《三国志-崔琰传》,而且注到这个地方,我觉得裴松之好像在暗示什么,暗示说崔琰的死其实与曹植、曹丕兄弟争夺这个储位可能是有关系的。那么事实上也有人因此而死,比方说杨修。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崔琰之死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参与曹植、曹丕兄弟争夺储位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曹对他敬畏的崔琰也是毫不手的。据史书记载,在曹死去的前一年,杨修也是因为陷了夺嫡之争而被曹杀害,事实果真如此吗?易中天先生将为我们分析杨修真正的死因。

*从刚才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晚年的曹在逐步地安排政权过渡的后事。如果说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人才对他的事业至关重要;而在权力过渡的时候,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权力过渡的人才,曹都不会心慈手的。那么崔琰之死可能就是与此有关联,而在历史上的杨修也同样被认为是参与了夺嫡之争,那么易中天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杨修之死的?杨修之死与他的个人格有什么关联吗?

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聪明人,杨修可以说是聪明绝,第二,杨修又是一个谦恭的人。由于杨修这个人又聪明又谦恭,所以他和曹所有儿的关系都很好,曹的儿都争着跟他朋友,杨修谁也不敢得罪,他也都去朋友。所以杨修的死他不因为得罪了谁,他没得罪人,但是杨修还是被曹杀了。那么《三国志》也好,《后汉书》也好,都认为杨修的死是因为在夺嫡之争当中杨修是站在曹植一边的,再加上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这样一些原因曹在自己临死之前把杨修杀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