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四讲败走麦城(2/4)

第一意见认为该打,该打也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叫必打,怎么叫必打呢?就是襄樊这个地方刘备集团迟早是要打的,因为襄樊是荆州的治所所在地,只有拿下襄樊才能全地据有荆州;那么现在荆州几个重要的地方,江陵这个地方已经是刘备的了,襄樊还是曹的,那么必须把它拿下,这叫必打。第二就是能打,为什么能打呢?第一,前一年,南地区爆发了反对曹的起义,说明曹在荆州北的统治是不稳定的,这是第一;第二呢,刘备刚刚在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士气正旺,这是第二;第三呢,就是孙权这个时候正在东边攻打合,可以和孙权的军事行动相呼应。这叫能打。必打加能打等于该打,这是一派意见。



现在我们可以对第一个大问题得以下结论:第一,襄樊战争是关羽自作主张发动的,刘备没有授意也没有授权,但同时也没有反对。第二,关羽发动襄樊战争的原因是胜利冲昏脑,错误估计形势。第三,关羽发动这场战争,时机不对,准备不足。归结底,是因为他本人,他个人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好大喜功。

*襄樊战役对于关羽来说,是个永远的遗憾。易中天先生认为,在襄樊战役的发动上关羽本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他自作主张发动的这次战争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再加上关羽本人的格刚愎自用,致使战争的失败,荆州丢失。但是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又浮面,荆州是曹、孙、刘三家的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刘备为什么如此大意,单单派关羽镇守?刘备的用意何在呢?

那么究竟是乘胜前、再接再厉,还是贪得无厌、自不量力呢?我们就要回答下面一个小问题,就是该不该打襄樊?这个问题学术界又有两相反的意见。

第二个小问题,为什么要打襄樊?

当时刘备让关羽都督荆州,是不是用错了人?这个问题也是不好回答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首先讲该的一面。刘备当时采纳庞统的建议,兵去夺取益州,要留一个人守荆州,当时留下的人很多,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都留下来了。后来刘备打益州的时候兵力不够,把诸葛亮、张飞、赵云都调到前线,最后留下是关羽。那么留的这个人对不对?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情况下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呢?因为关羽这个人,作为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不能说关羽的襄樊之战是实施诸葛亮的战略规划;相反,在我看来,关羽的行动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关羽没有很好地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匆匆忙忙地就兵了。结果呢?使诸葛亮这个一旦天下有变就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兵消灭曹魏的这个设想,永远没有办法实现了。所以不能够因为诸葛亮有一个“隆中对策”就把襄樊战争失败的责任加在诸葛亮上,这对诸葛亮是很不公平的。那么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既然如此,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呢?这个问题我们姑且留一个悬念,以后再讲。

另一派意见仍然以何兹全先生为代表,何先生的说法是,关羽发动的襄樊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的一次军事冒险。为什么这样讲?有以下理由:第一,刘备刚刚取得了汉中,现在要的事情是稳定局势、休养生息、巩固成果,这个时候不宜有任何军事行动,要把脚跟站稳了再说,这是第一。第二,关羽的这个行动不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设计,不是天下有变,也不是两路兵。第三呢,就是关羽的力量貌似大,其实有限,其实没有人们说得想象得那么大。淹七军之后关羽降于禁、斩庞德,也就如此而已,再无展。没有孙权在后面一刀的结果,何先生估计的结果是关羽退回江陵,江陵保得住,脑袋也保得住,但是拿不下襄樊。因此,何先生认为这场战争是不该打的。

这个问题史学界也有两不同的意见。吕思勉先生的观是认为这是合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吕先生说:“逐利之兵,亦宜同时并,首尾相应。故刘备之兵未还,关羽之师已起矣。”因为刘备在打汉中,所以关羽这边合行动打襄樊,牵制曹。这个说法呢,我有疑问。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赞同另一,那就是得寸尺。刘备在汉中取得了胜利,称了汉中王,关羽当了前将军,这时候刘备集团觉得自己很了不得,那么再一下。那汉中你看也没怎么打,曹不也就走了吗?曹也没那么可怕嘛,也没那么恐惧嘛。所以,关羽的这个得寸尺,我们从好的方面、从肯定的方面讲,叫乘胜前、再接再厉;那说得不好听呢,就叫贪得无厌、自不量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