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太宗李世民(2/7)

【丰功伟绩】

4、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中国的丰年)全国叛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现在有人说那是太宗广布法网,那290人是跑不掉才回来受死的,我说这人真是不动脑,想想那时的法网严还是现在的法网严,那现在逃狱是不是100%呢,那又是为什么呢!),我想那是当时教化好,人的心灵比较纯朴、社会秩序井然、人没有太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必要,实在没办法犯了事因判刑合理、没有冤案也心甘情愿受法,所以被化了才准时回来服刑,这真叫民其诚啊!

9、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更为主要的是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2、他独,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

、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唐太宗最初立长李承乾为太,后来又重第四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晋王李治为太,即以后的唐宗。

3、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份)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7、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政策可真是前无古人、同时也让后世领导望尘莫及,民族同外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执思失力、契毕何力乃至后世的仙芝、李光弼等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杰贡献,在他们上正好反映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威甲四海、文礼之的生动写照;

10、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健全行政理机制,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重视商业经济发展,全国新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他不拘一格(敌人、穷人、坏人)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的境遇;

8、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级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士科最为杰,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士鱼贯而,喜言“天下英雄、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髓—-唐诗及经济发展贡献;

6、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单骑吓退突厥10万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在持和请求下才免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5、威镇宇宙的军功,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太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战略、用人选将与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