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至真要大论(10/10)



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都属于肝;凡是寒病而发生的脉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凡是病而发生的浮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病而发生的视,肢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搔、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患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噤不开,寒战、齿叩击,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急,都属于;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凡是病而有声如鸣,在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凡是浮、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凡是转挛急,排浑浊,都属于;凡是排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或者突然急而有窘迫的觉,都属于。因此《大要》说:要谨慎地注意病机,了解各症状的所属,有五行之邪要加以推求,没有五行之气也要加以推求,如果是盛要看为什么盛,如果是虚要看为什么虚。一定得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五脏中何脏受病,疏通其血气,使其调和畅通,而归于平和,这就是所谓疾病的机理。

黄帝:药五味、的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辛、甘味的药是发散的,属;酸、苦味的药是涌的,属于;咸味的药也是涌的,所以属;淡味的药是渗的,所以也属;这六味的药,其作用有的是收敛,有的是发散,有的是缓和,有的是迅急,有的是燥,有的是濡,有的是柔,有的是实,要据它们的不同作用来使用,从而调和其气,使之归于平和。

黄帝:有病不是调气所能治好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哪先用,哪后用?希望听听这些理。

岐伯说:用有毒的药,或用无毒的药,要以能治病为准则,然后据病情来决定剂量的大小。

黄帝:请你讲讲方制。

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这是小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这是中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这是大剂的组成。病属于寒的,要用药;病属于的,要用寒药。病轻的,就逆着病情来治疗;病重的,就顺着病情来治疗;病邪实的,就减少它;病邪停留在内的,就驱除它;病属劳倦所致的,就温养它;病属气血郁结的,就加以舒散;病邪滞留的,就加以攻击;病属枯燥的,就加以滋;病属急剧的,就加以缓解;病属气血耗散的,就加以收敛;病属虚损的,就加以补益;病属安逸停滞的,要使其畅通;病属惊怯的,要使之平静。或升或降,或用,或用洗浴,或迫邪外,或截邪发作,或用开,或用发散,都以适合病情为佳。

黄帝:什么叫逆从?

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所用从治药的应多应少,要观察病情来确定。

黄帝:反治怎么讲呢?

岐伯说:以,服药宜凉,以寒治寒,服药宜温,补药治中满,攻药治下。要制伏其主病,但必先找致病的原因。反治之法,开始时药与病情之寒似乎相同,但是它所得的结果却并不一样,可以用来破除积滞,可以用来消散块,可以用来调和气血,可使疾病得到痊愈。

黄帝:有六气调和而得病的,应怎样治?

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主药逆治而佐药从治,或主药从治而佐药逆治,疏通气机,使之调和,这是治疗的正

黄帝:说得好!病有内外相互影响的,怎样治疗?

岐伯说:病从内生而后至于外的,应先调治其内;病从外生而后至于内的,应先调治其外;病从内生,影响到外而偏重于外的,先调治它的内,而后治其外;病从外生,影响到内而偏重于内的,先调治它的外然后调治它的内;既不从内,又不从外,内外没有联系的,就治疗它的主要病症。

黄帝:讲得好!火之气来复,就使人恶寒发,好像疟疾的症状,有的一天一发,有的间隔数天一发,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这是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有多有少的缘故。气多而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长;气多而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少。这是胜气与复气相互迫,盛衰互为节制的理。疟疾的原理也是同样。

黄帝:论中曾说,治寒病用药,治病用寒药,医生不能废除这个规矩而变更治疗方法。但是有些病服寒药而更的,有些寒病服药而更寒的,这寒病俱在,反又引起新病,应该怎么治呢?

岐伯说:凡是用寒药而反的,应该滋,用药而反寒的,应该补,这就是求其属类的治疗之法。

黄帝:服寒药而反,服药而反寒,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只治其偏亢之气,所以有相反的结果。

黄帝:有的不是治了偏亢之气也现这情况,是什么原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