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以鸣狗吠的本事有益于时务,但是既已任用他俩,情势不能轻视。如果一旦诸葛亮不在了,必定发生祸,各位糊涂,不知对此要用心防备,难这就是所谓谋及孙吗?”费答:“杨仪、魏延的不和,是起因于私忿,而没有黥布、韩信的叛逆心意。如今正在扫除敌,统一华夏,功劳依靠人才来成就,业绩需要人才来扩展,如果舍弃他们而不任用,防备他们造成后患,就如同防备发生风波反倒弃舟楫一样,不是最好的办法。”
亮病困,与仪及司费等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这;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勒,作断后将乎!”自与共作行留分,令手书与已连名,告下诸将。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奔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诸葛亮病危的时候,与杨仪和司费等安排死后退军的调度,命令魏延殿后阻击追敌,姜维作为副将;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队便自行发。诸葛亮去世,杨仪秘而不发丧,让费去魏延揣度他的意向。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还有我在。相府亲信和官属,便可将遗送还归葬,我当亲自统率各路大军攻击贼军;怎么能因一人死去而废弃天下的大事呢?何况我魏延是何等人,就应当被杨仪约束,作断后的将军吗?”他就私自和费共同作撤退和留下的安排,让费亲笔写信连同自己签名,传告下面将领。费欺骗魏延说:“我当为您回去向杨仪解释,杨仪是个文官,很少经历军事,一定不会违抗尊命。”费来,策奔驰而去。魏延旋即后悔,但已追不到费了。
延遣从觇仪等,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至。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 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平叱先登曰:“公亡,尚未在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蒋琬率宿卫诸营北行赴难,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杀仪等,冀时论以已代诸葛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也。
魏延派人窥探到杨仪等人打算照诸葛亮既定的计划,各军营依次带领队撤还。魏延然大怒,抢在杨仪没有发兵之前率领所属队径先南归,所过之烧绝栈。魏延、杨仪各自上表说对方叛逆,一天之内,羽书一并送到都城。汉后主以此事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董允、蒋琬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命令砍伐山林打通路,日夜兼程行,随在魏延之后。魏延先到,占据南谷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等命将军何平在前面抵御魏延。何平叱责先登上南谷的士兵说:“诸葛公死,尸骨未寒,你们怎如此!”魏延的众知魏延理亏,不愿为他卖命,都四散逃走。魏延独自和他的儿共几个人逃奔汉中,杨仪派遣将领岱追杀了他们,最终诛灭魏延三族。蒋琬率领宿卫各军北上赶汉中,走几十里,魏延被杀的音讯传来,于是回军。开始时,魏延想杀杨仪等人,希望舆论让自己代替诸葛亮辅政,所以不向魏投降而南还攻击场仪,确实没有叛逆之心。
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弟衣,自有余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
各路大军返回成都,大赦天下,赐诸葛亮谥号为忠武侯。当初,诸葛亮曾上表汉王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家中弟衣,自有富裕,我没有别的收增加家产。臣死去之日,必不让家内有多余的绢帛,家外有多余的钱财,而有负陛下。”最后,果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所以忘其者也!”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赞诸葛亮:“他行赏不遗忘疏远的人,罚不宽恕亲近的人,封爵不允许无功者取得,刑责不因为是权贵而免除。这就是贤能者和一般人都能够忘报国的原因。”
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练,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域之内,哺而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兼之亚匹矣。
陈寿评曰:诸葛亮当丞相,安抚百姓,显示法度准则,限制官员的职权,遵照法令制度,开诚布公,坦白无私。对尽忠而有益于国家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加奖赏,对违法而怠慢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罚;对真心诚意认罪悔改的人,即使罪行较重也必定释放,对革命化言巧语行掩饰的人,即使罪行较轻也必定诛杀;再小的善行也予以赞扬,再小的恶行也予以贬责。熟各事,能从本上治理,要求名义与实际相符,端端厌恶虚伪。最终是蜀国上下都对他怀有敬晨之情,刑罚虽然严苛,但没有怨恨,这是因为他用心公正,而且劝诫分明。可以说他是懂得治国之的卓越人才,与仲和萧何并列。
[11]初,长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常以职位游散,快快怨谤无已,亮废产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平闻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已,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11]当初,长校尉廖立,自以为才气名声适宜作诸葛亮的副手,常因职位调动频繁,抱怨诽谤,怏怏不已。诸葛亮罢免廖立为平民,放逐到汶山。到诸葛亮去世,廖立着泪说:“我终生要野人了!”李平听到噩耗,也发病而死。这是由于李平常常希望诸葛亮再次收用自己,得以补过,而料想后来的当权者不能这样的缘故。
习凿齿论曰:昔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汨哭泣,李严致死,岂徙无怨言而已哉!夫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鉴之所以能穷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鉴无私,犹以免谤;之所以能穷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鉴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怀乐生之心,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
习凿齿论曰:从前仲夺了伯氏在骈地的采邑三百多家,伯氏终生没有怨言而已!圣人都取为是件难事。诸葛亮去世使廖立泪哭泣,李平发病而死,岂只是没有怨言而已!最平正,倾斜的会取以为准;镜最明亮,丑陋的人会忘记发怒。平、明镜所以能使万原形毕现而不招致怨恨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无私。、镜无私,还可以因此免遭毁谤,何况大人君心怀怜惜众生的心,广布恤宽恕的恩德,法在不可不用时才使用,刑罚加于罪犯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不因怒而诛杀,天下还会有不顺服的人吗?
[12]蜀人所在求为诸葛亮立庙,汉主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陌上。步兵校尉习隆等上言:请近其墓,立一庙于沔,断其私祀。汉主从之。
[12]蜀地民众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祭庙,汉王不准。百姓于是随着岁时节令在路上自己祭祀。步兵校尉习隆等向上建议:请在靠近诸葛亮墓地的沔,建立一个祭庙,断绝私人祭祀。汉后主同意了。
汉主以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长吏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寻加琬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类萃,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汉后主任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授予符节,督领汉中,任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国事,不久又给蒋琬加官行都护,授予符节,兼益州刺史。当时刚刚失去统帅,远近都惶惶不安,蒋琬则类萃,在百官之首,既没有悲戚的面容,也没有兴的样,神态举止,如同平日。于是逐渐赢得人心。
吴人闻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丘守兵万人,一为救援,二以事分割。汉人闻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汉主使右中郎将宗预使吴,吴主问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对曰:’臣以为东益丘之戍,西增白帝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吴主大笑,嘉其抗尽。礼之亚于邓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