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秋季,九月,吴王任命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把荆州分为两个分:任命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领右,辖武昌以西至蒲圻一带地区;任命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领左,代替陆逊,镇守武昌。
[4]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曰:“夫赦者,偏枯之,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宄之恶乎!”但顾谢,而已。
[4]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当众责备费说:“实行大赦,就象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却枯槁一样,是一偏颇的政策,不是圣明之世所应实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端衰败,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暂且变通偶尔实行一次。如今主上仁德圣明,百官们也都尽职尽责,哪儿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而几次施行这不平常的恩典,去加惠于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之徒呢?”费只是一个劲儿地看着他歉,谦恭地听其责备而已。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之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岁岁赦宥,何益于治!’”由是蜀人称亮之贤,知不及焉。
当初,诸葛亮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因此汉代的贤臣匡衡、吴汉不愿实行大赦。先帝也曾说过:‘我与陈元方、郑康成在一起时,常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国之,但是竟没有一次讲到过赦免政策。象刘表、刘琮父那样,每年都实行赦免,对于治国又有什么好?’”因此蜀人极力称赞诸葛亮的贤明,而知费是比不上他的。
陈寿评曰:诸葛亮为政,军旅数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陈寿评曰:诸葛亮治理国政,曾多次发兵征战,但赦免令却不轻易下达,这难不是很有远见卓识吗?
[5]吴人不便大钱,乃罢之。
[5]吴国人认为大面额的钱币不方便,于是停止了使用。
[6]汉主以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并录尚书事。汶山平康夷反,维讨平之。
[6]汉后主刘禅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一起任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去讨伐,平定了叛。
汉主数游观,增广声乐。太家令西谯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以争神,才智之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厚薄也。于时更始、公孙述等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怠于为善。世祖初河北,冯异等劝之曰:‘当行人所不能为者。’遂务理冤狱,崇节俭,北州歌叹,声布四远。于是邓禹自南追之,吴汉、寇恂素未之识,举兵助之;其余望风慕德,邳肜、耿纯、刘植之徙,至于舆病赍棺,襁负而至,不可胜数;故能以弱为而成帝业。及在洛,尝小,铫期谏,即时还车。及颍川盗起,寇恂请世祖往临贼,闻言即行。故非急务,小不敢;至于急务,自安不为;帝者之善如此!故《传》曰:‘百姓不徙附’,诚以德先之也。今汉遭厄运,天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时也,臣愿陛下复行人所不能为者以副人望!且承事宗庙,所以率民尊上也;今四时之祀或有不临,而池苑之观或有仍,臣之愚滞,私下自安。夫忧责在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愿省减乐官、后,凡所增造,但奉修先帝所施,下为孙节俭之教。”汉主不听。
汉后主经常外游乐观览,增加乐工歌伎的人数。太家令、西郡人谯周上疏谏说:“从前王莽失败之时,天下豪杰群起争夺帝位,有才德有智慧的人士所希望归附的人,未必是考虑他势力的大小,而主要是考虑他仁德的厚薄。当时刘玄、公孙述等人的势力大多已比较壮大,但他们一个个都纵无度尽情享乐,而不愿意为百姓们多行善事。世祖刘秀初河北的时候,冯异等人劝勉他说:‘您应当多别人所不能的事。’于是他尽心治理冤狱,崇尚节俭,北州县到都为他歌功颂德,他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四方。于是邓禹从南赶来追随他,吴汉、寇恂与他素不相识,也发兵来帮助他;其作的人,如邳肜、耿纯、刘植等,也都望风而仰慕他的仁德;至于抱病登车,带着棺木、背负着孩而赶来投奔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他能由弱到而最终成就了帝王之业。他住在洛时,有一次曾想门到近去游览一下,铫期谏劝阻,他立刻就驱车返回了。而当颍川盗贼作时,寇恂请求让他亲自率兵临敌,他二话没说立即就动发了。因此,没有急事务,想随便去走走他也不敢,而遇到急事务,想自在安闲他也不肯。帝王想要多善事就是这样!所以《传》书上说:‘百姓不会凭白无故地拥护你’,必须把仁德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当今汉朝正遭受厄运,天下分裂,鼎足而三,豪杰明智之人此时正盼望着贤明的君主来统一天下,我希望陛下您能再象先帝那样,别人所不能的事,以符合人们对您的期望!主持宗庙察祀,是为了率领人民尊奉长上。但是如今举行四时祭祀您有时并不亲临主持,却时常到池塘园林去游玩观览,我这个愚笨迟钝之人,暗自以此忧虑不安。那些肩负天下之责的人,没有闲暇尽情享乐。如今先帝的志向、遗业还没有实现,实在不是尽情享乐的时候。我希望您能够减省乐官、后之数,凡是需要增加建造的东西,只可遵照奉行先帝所设置的规模办理,为后世孙树立一个节俭的典范。”但汉后主不听谯周的劝告。
八年(丁卯、247)
八年(丁卯,公元247年)
[1],正月,吴全琮卒。
[1]季,正月,吴国的全琮去世。
[2]二月,日有之。
[2]二月,发生日。
时尚书何晏等朋附曹,好变改法度。太尉蒋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终无益于治,适足伤民。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而致也!”
此时魏国尚书何晏等人勾结依附于曹,喜好更改国家的法规制度。太尉蒋济上疏说:“古时大舜辅佐唐尧治国,以结党营私为戒;周公协助成王理政,对结什么人也极为慎重。国家的法度,只有那些著名于世的伟大人才,才能总掌其纲领而留传于后世,岂是中下等官吏所能随便改变的?而且更改国家法度最终不仅无益于治理国家,却反而足以伤害人民。所以应该让文武大臣们,恪守各自的职责,都能到清廉公正,那么平和之气、吉祥符瑞就可以受到应而降临了。”
[3]吴主诏徙武昌材瓦缮修建业。有司奏言:“武昌已二十八岁,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吴主曰:“大禹以卑为。今军事未已,所在赋敛,若更通伐,妨损农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乃徙居南。三月,改作太初,令诸将及州郡皆义作。
[3]吴王诏令拆运武昌的砖瓦木材,用来修缮建业。有关官吏禀告说:“武昌至今已有二十八年,其砖木破旧恐怕已不适宜再用,应该向下面的州县去要,从全国各地砍伐木材运来。”吴王说:“古时大禹以低矮的室为,我也应该如此。如今战事连绵不断,向全国各地征收赋税,如果再让各地砍伐木材,就会妨害损伤农林生产,所以武昌的旧砖木,还是可以使用的。”于是迁居南。三月,改建太初,命令各个将领及各州郡官长都来义务协助建造。
[4]大将军用何晏、邓、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太傅懿不能禁,与有隙。五月,懿始称疾,不与政事。
[4]大将军曹采纳何晏、邓、丁谧的计谋,把太后迁居到永宁,并独揽朝政大权,广泛地提亲戚党羽,多次更改制度。太傅司懿不能禁止,就与曹之间产生矛盾。五月,司懿开始称病,不上朝参与政事。
[5]吴丞相步骘卒。
[5]吴国丞相步骘去世。
[6]帝好亵近群小,游宴后园。秋,七月,尚书何晏上言:“自今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宜皆从大臣,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法。”冬,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又上言:“今天下已平,陛下可绝后园习骑乘,必御辇乘车,天下之福,臣之愿也。”帝皆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