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推崇以苛刻烦琐的方式现明。申绍多次劝他改正,转向实行宽容和缓的政策,苻虽然尊敬申绍,却未能完全听从他的意见。后来申绍调任济北太守,苻屡屡因为犯有过错而失去声望,多次导致被谴责,这才自己悔恨没有听从申绍的话。
尝坐擅起学舍为有司所纠,遣主簿李纂诣长安自理;纂忧惧,卒。问申绍:“谁可使者?”绍曰:“燕尚书郎泰,清辩有胆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屡辟泰,泰不起,至是,谓泰曰:“君救人之急,卿不得复辞!”泰乃从命。至长安,猛见之,笑曰:“伯于今乃来,何其迟也!”泰曰:“罪人来就刑,何问迟速!”猛曰:“何谓也?”泰曰:“昔鲁僖公以泮发颂,刘宣王以稷下垂声,今平公开建学,追踪齐、鲁,未闻明诏褒,乃更烦有司举劾。明公阿衡圣朝,惩劝如此,下吏何所逃其罪乎!”猛曰:“是吾过也。”事遂得释。猛因叹曰:“伯岂平所宜吏乎!”言于秦王。召见,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以为尚书郎;泰固请还州,许之。
苻曾经因为擅自建造学舍而被官府纠劾,他派主簿李纂到长安去陈述理由。李纂担心害怕,半路上就死了。苻问申绍:“还有谁可以派去?”申绍说:“燕国尚书郎泰,清晰明辩,有胆有谋,可以派去。”此前丞相王猛及苻多次征召泰,泰都不就任,到这时,苻对泰说:“君救助别人的危急,你不能再推辞了!”泰于是就听从了命令。到达长安后,王猛见到他笑着说:“泰到今天才来,为什么这样迟呢!”泰说:“犯了罪的人前来接受刑罚,还问什么迟早!”王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泰说:“过去鲁僖公因为在泮建立学而被歌颂,齐宣王因为在稷下建立学而声名远扬,如今平公开辟建立学,追从齐、鲁,没有听说下达诏令加以褒奖,反而还烦请官府罗织罪名加以弹劾。明公辅佐圣朝,如此惩罚劝勉,下面的官吏到什么地方能逃避罪责呢!”王猛说:“这是我的过错。”事情于是就圆满解决。王猛因而叹:“泰怎么能是平公可以当作属吏的呢!”他把这话告诉了前秦王苻。苻召见泰,很喜他,向他询问治国的本。泰回答说:“治国之本在于获得人才,获得人才在于审慎选,审慎选在于调查真情,没有任官得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不能实现大治的。”苻说:“这话真可谓言辞简略而理博呀!”任命泰为尚书郎。泰固执地请求返回冀州,苻同意了。
[9]九月,追尊故会稽王妃王氏曰顺皇后,尊帝母李氏为淑妃。
[9]九月,东晋追尊过去的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孝武帝的生母李氏为淑妃。
[10]冬,十月,丁卯,葬简文帝于平陵。
[10]冬季,十月,丁卯(初八),东晋在平陵安葬了简文帝。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大祭酒,事之者八百余家。十一月,遣弟许龙如吴,晨,到海西公门,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公初从之,纳保母谏而止。龙曰:“大事垂捷,焉用儿女言乎!”公曰:“我得罪于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何独使汝也?汝必为!”因叱左右缚之,龙惧而走。甲午,悚帅众三百人,晨攻广莫门,诈称海西公还,由云龙门突殿,略取武库甲仗,门下吏士骇愕不知所为。游击将军安之闻难,帅众直云龙门,手自奋击;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止车门,与安之并力讨诛之,并党与死者数百人。海西公虑横祸,专饮酒,恣声,有不育,时人怜之。朝廷知其安于屈辱,故不复为虞。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是大祭酒,效忠他的人有八百多家。十一月,卢悚派弟许龙去到吴县,早晨,到了海西公司奕门,称太后下达秘密诏令,奉迎海西公复兴大业。海西公开始想听从他的话,后来采纳了抚养女的保姆的劝告而没这样。许龙说:“大事快要成功了,怎么能听儿童女人的话呢!”海西公说:“我获罪在此,有幸蒙受宽赦,岂敢轻举妄动!而且太后如有诏令,就应该让官属前来,为什么只派你来呢?你一定是要作!”接着就喝令左右的人把他捆起来,许龙害怕了,转逃走。甲午(初五),卢悚率领兵众三百人,在早晨攻打广莫门,诈称海西公回来了,从云龙门突殿的院,夺取武库中的盔甲兵杖,守卫云龙门的卫士十分惊骇,不知所措。游击将军安之听说发生了祸难,率领兵众直接开云龙门,亲奋力搏击;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止车门,与安之一起讨伐斩杀他们,打死贼党数百名。海西公地担心横祸发生,专事饮酒,恣意音乐,有儿也不养育,当时的人都很怜悯他。朝廷知他安于屈辱,所以对他也就不再防备了。
[12]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卒。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惮而之。
[12]前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去世。梁平老镇守朔方十多年,鲜卑、匈人对他既怕又。
[13]三吴大旱,人多饿死。
[13]三吴地区发生大旱,许多人都饿死了。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宁康元年(癸酉、373)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癸酉,公元373年)
[1],正月,己卯朔,大赦改元。
[1]季,正月,己卯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改换年号为宁康。
[2]二月,大司温来朝;辛巳,诏吏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是时,都下人情汹汹,或云诛王、谢,因移晋室。坦之甚惧,安神不变,曰:“晋祚存亡,决于此行。”温既至,百官拜于侧。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失;坦之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幕之宾矣。”时天幼弱,外有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2]二月,大司桓温来晋见孝武帝。辛巳(二十四日),孝武帝诏令吏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这时,都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掉王坦之、谢安,接着晋王室的天下就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
则神不变,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朝廷以后,百官夹叩拜。桓温署重兵守卫,接待会见朝廷百官,有地位名望的人全都惊慌失。王坦之汗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诸侯有,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中听他们谈话。风开了帐,谢安笑着说:“郗超可谓帐之宾。”当时天年幼力弱,外边又有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温治卢悚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安之为左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温。
桓温理卢悚攻廷的事件,拘捕了尚书陆始,并送廷尉置,罢免了桓秘的官职,株连坐罪的人很多。提升安之为左卫将军。桓秘从此开始怨恨桓温。
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还姑孰。
三月,桓温生病,在建康停留了十四天,甲午(初七),返回姑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