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病很快就会痊愈。如果您一定要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说几句不一定合适的话。自从我们魏国创立以来,一向不注重选立储君。所以永兴初年发生的廷变,国家几乎倾覆。现在我们亟待要的就是早早建东立太,遴选贤明的公卿太的师傅,让您左右亲信的大臣作他的宾客和朋友;让太在京师时主持朝政,京时则统率军队安抚百姓,讨伐敌人。如果这样,陛下您就可以心悠闲,不必亲自理政事,在中颐养天年。陛下百年之后,国家有确定的君主,百姓亦有所归附,佞之徒不敢再生其他企图,灾祸也无从现。皇拓跋焘,年将十二岁,聪明睿智,情温和,以长立为太,是礼制的最原则,如果一定要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再在他们中间选择太,那就很可能废长立幼,使天倒错,从而召致天下大。”北魏国主又就立太的问题征询南平公长孙嵩的意见。长孙嵩回答说:“立长为储君,名正言顺,选贤为太,则人心信服。拓跋焘既是长又很贤能,这是上天的旨意。”北魏国主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下诏立太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并让他坐在正殿,理朝中大事,作为国家的副主,北魏国主又任命长孙嵩及山公奚斤、北新公安同等为左辅官,座位设在东厢,面向西方;命白公崔浩,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郡人丘堆为右辅官,座位设在西厢,面向东方,共同辅弼太。百官则居于左右辅官之下,听候差遣。拓跋嗣则避居西,但亦不时悄悄来,从旁窥视,观察太和辅臣如何裁断政事。他听后非常兴,对左右侍臣们说:“长孙嵩是德望重的老臣。曾经事奉过四代皇帝,功在国家;奚斤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远近闻名;安同通晓世情,了解民间疾苦,事明达练;穆观通政务,能领悟我的旨意;崔浩博闻记,于观察天象和民情;丘堆虽无大才,但他专心为公,谨慎世。用这样六个人来辅佐太,我跟你们只要巡视四方边境,对叛逆加以讨伐,对臣服者加以安抚,就足以称霸天下了。
嵩实姓,斤姓达奚,观姓丘穆陵,堆姓丘敦。是时,魏之群臣于代北者,姓多重复,及祖迁洛,始皆改之。备史恶其烦杂难知,故皆从后姓以就简易,今从之。
公孙嵩本姓“”,奚斤姓“达奚”,穆观姓“丘穆陵”,丘堆姓“丘敦”当时,北魏的文武官员,凡于代郡以北的,仍保持多音节的复姓,等到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以后,才开始改为单姓,旧史书嫌恶复姓繁复难记,所以在叙述改姓前的事时,也采用改姓后的姓,以求简易。本书也采用这个法。
魏主又以典东西刘、门下奏事代人古弼、直郎徒河卢鲁元忠谨恭勤,使之给侍东,分典机要,宣纳辞令。太聪明,有大度;群臣时奏所疑,帝曰:“此非我所知,当决之汝曹国主也。”
北魏国主拓跋嗣又因为典东西官刘,门下奏事代郡人古弼、直郎徒河人卢鲁元等人忠心谨慎,节俭勤劳,分派他们为东官属,分别负责掌机要,传达政令和报告。太拓跋焘聪明,襟开阔,文武百官有时就疑难问题请示拓跋嗣,拓跋嗣就说:“这个我不知,去让你们的国主决定吧!”
[16]六月,壬申,以尚书仆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以领军将军谢晦领中书令,侍中谢方明为丹杨尹。方明善治郡,所至有能名;承代前人,不易其政,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16]六月,壬申(初一),刘宋任命尚书仆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领军将军谢晦为中书令,侍中谢方明为丹杨尹。谢方明善于治理地方,凡是他任过职的地方,都盛赞他的才能。他继续前任的工作,不改其方针政策,如果有非改不可的,他就逐渐地加以改变,使人看不更改的痕迹。
[17]戊,长沙景王怜卒。
[17]戊(十七日),长沙景王刘怜去世。
[18]魏建义将军刁雍寇青州,州兵击破之。雍收散卒,走保大乡山。
[18]北魏建义将军刁雍犯刘宋的青州,青州守兵击退了敌人的攻。刁雍于是收集残兵,逃大乡山自保。
[19]秋,七月,己酉,葬武皇帝于初宁陵,庙号祖。
[19]秋季,七月,己酉(初八),刘宋在初宁陵安葬了武帝刘裕,庙号祖。
[20]河西王蒙逊遣前将军沮渠成都帅众一万,耀兵岭南,遂屯五涧。九月,秦王炽磐遣征北将军连虔等帅骑六千击之。
[20]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派遣前将军沮渠成都,率军一万人,到岭南显示武力,然后大军屯驻在五涧。九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连虔等,率领骑兵六千人袭击沮渠成都的队。
[21]初,魏主闻祖克长安,大惧,遣使请和,自是每岁聘不绝。及祖殂,殿中将军沈等奉使在魏,还,及河,魏主遣人追执之,议发兵取洛、虎牢、台。崔浩谏曰:“陛下不以刘裕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遽乘丧伐之,虽得之不足为。且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而徒有伐丧之名,窃为陛下不取。臣谓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使义声布于天下,则江南不攻自服矣。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师,可以兵不疲劳,坐收淮北也。”魏主曰:“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裕丧而伐之,何为不可?”浩曰:“不然。姚兴死,诸争,故裕乘衅伐之。今江南无衅,不可比也。”魏主不从,假司空奚斤节,加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使督宋兵将军·州刺史周几、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公孙表同寇。
[21]最初,北魏国主拓跋嗣听到东晋的太尉刘裕克复长安的消息,大为恐惧,立即派遣使臣请和。从此以后,两国使臣每年互访,来往不断。刘裕去世的时候,刘宋使臣殿中将军沈正使北魏,告辞返国,刚到黄河,北魏国主便派人追赶,生擒而回。北魏还打算发兵攻取黄河南岸的洛、虎牢和台。白公崔浩劝阻说:“当初陛下您没有因为刘裕骤然得势,而接纳他派遣的使臣和礼,而刘裕对陛下也十分恭敬。不幸他现在去世了,我们却乘人家遭丧而兴兵讨伐,即使得手也不是光彩的事。更何况以我们国家下的实力,也不可一举夺取江南,却只落得个伐丧的恶名,我自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派使节前往吊丧,抚孤儿寡妇,同情他们的不幸,从而使我们仁义的名声,传播天下,这样一来,长江以南的江山,不攻自服了。况且如今刘裕刚刚去世,其党羽还不曾离析,一旦大军压境,他们势必会同心协力抵抗,我们不一定能成功。不如稍稍延缓,等待他们的权臣争权内讧,变故和灾难必然发生,然后我们再调兵遣将,军士还不曾疲劳,即可坐收淮北的大片土地。”北魏国主拓跋嗣问:“当年刘裕乘姚兴之死,一举灭掉了秦国。如今我要乘刘裕之死,讨伐刘宋,有什么不可以?”崔浩说:“那不一样。姚兴死后,他的儿们拼命内争,刘裕才得以乘机讨伐。现在,江南的刘宋无机可乘,所以不可同日而语呀!”北魏国主拒不接受崔浩的意见,授司空奚斤以符节,命他加授晋兵大将军、代理扬州刺史等官职,率领宋兵将军、州刺史周几,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公孙表等,一起向刘宋攻。
[22]乙巳,魏主如南,遂如广宁。
[22]乙巳(初五),北魏国主拓跋嗣抵达南,又前往广宁。
[23]辛亥,魏人筑平城外郭,周围三十二里。
[23]辛亥(十一日),北魏在平城兴筑外城,周围三十二里。
[24]魏主如乔山。遂东如幽州;冬,十月,甲戌,还。
[24]北魏国主拓跋嗣抵达乔山,再东行到达幽州。冬季,十月,甲戌(初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