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齐纪一(8/10)

遭到的破坏已经难以恢复。现在,朝廷又要分散州郡长官的权力,去设置一些偏将。推重大臣的名望不足以增实力,说到实际的情况却能够造成弊病。何况资与权力分散以后,职能门就增多了,大家的劳务必须成倍增加,公文案卷愈加繁复。我个人认为若为国家利益着想,这法并不允当。”癸丑(二十三日),帝取消了南蛮校尉的建置。

[9]三月,辛酉朔,魏主如肆州;已巳,还平城。

9]三月,辛酉朔(初一),北魏孝文帝前往肆州。己巳,孝文帝返回平城。

[10]魏法秀之,事连兰台御史张求等百余人,皆以反法当族。尚书令王睿请诛首恶,宥其余党。乃诏:“应诛五族者,降为三族;三族者,门诛;门诛,止其。”所免千余人。

[10]北魏法秀作的事情,牵连到兰台御史张求等一百多人,照有关谋反的刑法全应当灭族。尚书令王睿请求只诛杀罪魁祸首,而宽恕法秀残余的党羽。于是,孝文帝颁诏说:“应当诛灭五族的,降为诛灭三族;应当诛灭三族的,降为诛灭全家;应当诛灭全家的,只诛灭本人。”因此幸免的有一千多人。

[11]夏,四月,已亥,魏主如方山。冯太后乐其山川,曰:“他日必葬我于是,不必山陵也。”乃为太后作寿陵,又建永固石室于山上,以为庙。

[11]夏季,四月,己亥(初十),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冯太后喜这里山青秀,便说:“将来一定要把我安葬在此地,不一定要把我合葬在先帝的陵寝中。”于是,孝文帝为冯太后预修陵墓,又在方城山上修建永固石室,准备用作陵庙。

[12]桓标之等有众数万,寨险求援;庚,诏李安民督诸将往迎之,又使兖州刺史周山图自淮清,倍应接。淮北民桓磊破魏师于抱犊固。李安民赴救迟留,标之等皆为魏所灭,余众得南归者尚数千家;魏人亦掠三万余归平城。

[12]南齐桓标之等人拥有好几万兵,在险要安营扎寨,向朝廷请求援助。庚(十一日),帝命令李安民督统各位将领前去迎接桓标之等人,还让兖州刺史周山图由淮,兼程赶路,前去接应。淮北岸百姓桓磊在抱犊固打败北魏军队。李安民前去救援,行动缓慢,桓标之等人全被北魏消灭,得以返回南方的残余百姓仍然有好几千家。北魏人也虏掠了三万多人,送回平城。

[13]魏任城康王云卒。

[13]北魏任城康王拓跋云去世。

[14]五月,壬戌,邓至王像舒遣使贡于魏。邓至者,羌之别,国于宕昌之南。

[14]五月,壬戌(初三),邓至王像舒派遣使者向北魏贡。邓至是羌人的一个分支,在宕昌南面建立国家。

[15]六月,壬,大赦。

[15]六月,壬(二十四日),南齐大赦。

[16]甲辰,魏中山宣王王睿卒。睿疾病,太皇太后、魏主屡至其家视疾。及卒,赠太宰,立庙于平城南。文士为睿作哀及诔者百余人,及葬,自称亲姻、义旧,哭送者千余人。魏主以睿中散大夫袭代睿为尚书令,领吏崐曹。

[16]甲辰(十六日),北魏中山宣王王睿故去,在王睿患病期间,太皇太后和孝文帝多次到他家中探望病情。及至王睿故去,朝廷追赠他为太宰,在平城南面设置陵庙,为王睿撰写哀诗与诔文的文学之士有一百多人。到了安葬王睿的时候,自称是王睿的姻戚、故旧,穿着丧服哭泣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孝文帝让王睿的儿中散大夫王袭代替王睿担任尚书令,总领吏各曹。

[17]戊午,魏封皇叔简为齐郡王,猛为安丰王。

[17]戊午(三十日),北魏孝文帝将皇叔拓跋简封为齐郡王,将拓跋猛封为安丰王。

[18]秋,七月,已未朔,日有之。

[18]秋季,七月,己未朔(初一),现日

[19]上使后军参军车僧朗使于魏。甲,僧朗至平城。魏主问曰:“齐辅宋日浅,何故遽登大位?”对曰:“虞、夏登庸,陟元后,魏、晋、匡辅,贻厥孙,时宜各异耳。”

[19]南齐帝让后军参军车僧朗使北魏。甲(初六),车僧朗来到平城。孝文帝问:“齐辅佐宋的时间很短,能够突然登上帝位,是何理?”车僧朗回答说:“虞舜、夏禹登位称帝,是自上升为天。魏、晋辅佐前朝,是将帝位留给孙后代。这是适应各自不同的时势而已。”

[20]辛酉,柔然别帅他稽帅众降魏。

[20]辛酉(初三),柔然别帅他稽率领本归降北魏。

[21]杨文弘遣使请降,诏复以为北秦州刺史。先是,杨广香卒,其众半奔文弘,半奔梁州。文弘遣杨后起据白。上虽授以官爵,而敕晋寿太守杨公则使伺便图之。

[21]北魏杨文弘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归降,南齐帝颁诏重新任命他为北秦州刺史。此前,杨广香故去,他的下一半投奔杨文弘,一半投奔梁州。杨文弘派遣杨后起军占领了白。虽然帝授给杨文弘官职爵位,但是暗中又敕令晋寿太守杨公则寻找方便的时机,设法除掉杨文弘。

[22]宋升明中,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如魏,闻上受禅,灵诞谓魏典客曰:“宋、魏通好,忧患是同。宋今灭亡,魏不相救,何用和亲!”及刘昶寇,灵诞请为昶司,不许。九月,庚午,魏阅武于南郊,因宴群臣;置车僧朗于灵诞下,僧朗不肯就席,曰:“灵诞昔为宋使,今为齐民。乞魏主以礼见。”灵诞遂与相忿詈。刘昶赂宋降人解奉君于会刺杀僧朗,魏人收奉君,诛之;厚送僧朗之丧;放灵诞等南归。及世祖即位,昭先以灵诞之语启闻,灵诞坐下狱死。

[22]刘宋升明年间,顺帝派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前往北魏。得知南齐帝接受帝位禅让以后,殷灵诞便对北魏的典客官说:“宋、魏通问修好,一方的忧患就是另一方的忧患。现在宋朝灭亡了,魏朝却不肯相救,两国和睦相亲还有什么用!”及至刘昶前来侵犯南齐,殷灵诞请求担任刘昶的司,刘昶没有答应。九月,庚午(十三日),北魏在平城南郊检阅兵,因而设宴招待群臣。北魏将车僧朗的座次安置在殷灵诞的下首,车僧朗不肯席,他说:“过去殷灵诞是宋朝的使者,现在却成了齐国的平民。我请求魏国皇帝照礼节对待我。”于是殷灵诞与他愤怒地相互辱骂。刘昶贿赂刘宋朝的降将解奉君,在宴会上刺死车僧朗。北魏方面收捕解奉君,将他杀死,隆重地为车僧朗送葬,将殷灵诞等人放还南朝。及至南齐武帝即位,苟昭先将殷灵诞说的话全启奏武帝,殷灵诞因此获罪,在牢狱中死去。

[23]辛未,柔然主遣使来聘,与上书,谓上为“足下”,自称曰“吾”,遗上师褶,约共伐魏。

[23]辛未(十四日),柔然可汗派遣使者前来南齐通问致意,在给帝的国书中,称帝为“足下”,自称为“吾”,向帝赠送了狮制成的一骑装,约定共同讨伐北魏。

[24]魏尉元、薛虎克五固、斩司朗之,东南诸州皆平。尉元为侍中、都曹尚书,薛虎为彭城镇将,迁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公库,虎上表,以为:“国家取江东,先须积谷彭城。切惟在镇之兵,不减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用度无准,未及代下,不免饥寒,公私损费。今徐州良田十万馀顷,沃,清、汴通,足以溉。若以兵绢市,可崐得万,兴置屯田,一岁之中,且给官。半兵芸,余兵屯戍,且耕且守,不妨捍边。一年之收,过于十倍之绢;暂时之耕,足充数载之。于后兵资皆贮公库,五稔之后,谷帛俱溢,非直戍卒丰饱,亦有吞敌之势。”魏人从之。虎为政有惠,兵民怀之。会沛郡太守郡安、下邳太守张攀以赃污为虎,各遣上书,告虎与江南通,魏主曰:“虎必不然。”推,果虚,诏安、攀皆赐死,二各鞭一百。

[24]北魏尉元与薛虎攻克五固,斩杀司朗之,东南各州的变被平定了。尉元回朝后担任侍中、都曹尚书,薛虎担任彭城镇将,晋升为徐州刺史。当时,戍守州镇的军队,都是将财绢帛随军携带,不用上缴官府的仓库。薛虎上表认为:“既然朝廷准备取江东地区,就必须首先在彭城贮积谷。我考虑安置在州镇上的兵力,不少于数万人,充当军资粮饷的绢帛,每人十二匹,由于开支没有准则,士兵们没等到被替换下来,就不能够避免忍饥受冻了,这对于官府与私人说来,都是一损害和浪费。现在,徐州拥有良田十万多顷,源充足,土壤沃,清与汴经全境,足够溉土地的了。倘若用军用的绢帛去购买耕,能够买到一万,用来兴办屯田。在一年里,可以暂且由官府供应军队的用。用一半的兵员开荒地,用其余的兵员屯兵戍守,边耕,边防守,并不妨碍保卫边疆。而一年的收获,要超过绢帛价值的十倍,短期的耕,能够满足数年的需。此后,军用资要全贮存在官府的仓库里,五年之后,谷与绢帛便都会充盈起来,不仅可以使屯戍的士兵丰衣足,而且会产生消灭敌军的气势。”孝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薛虎理政务时恩惠与慈兼施,军民都归向于他。适逢沛郡太守邵安与下邳太守张攀贪污的案件由薛虎察,邵安与张攀便各自指使儿上书,控告薛虎暗通南齐。孝文帝说:“薛虎肯定不会事来的。”经过追究察,果然事属虚构,孝文帝便颁诏赐邵安与张攀一律自裁而死,对他们二人的儿分别笞打一百鞭。

[25]吐谷浑王拾寅卒。世度易侯立。冬,十月,戊朔,以度易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25]吐谷浑王慕容拾寅故去,长慕容度易侯即位。冬季,十月,戊朔(初一),南齐帝任命慕容度易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封为河南王。

[26]魏中书令闾等更定新律成,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二百三十五,杂刑三百七十七。

[26]北魏中书令闾等人重新制定新的律令告竣,共有八百三十二章。其中,有关灭门灭族的律令有十六章,有关死刑的律令有二百三十五章,其它各刑罚的律令有三百七十七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