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纪十七(6/10)

置屯田,所依靠的是士卒同心同德,而他们既然有这议论,如何能指望获得成功!如不有所更改,给予士卒优厚的劳,明确赏赐有功,切实责罚过失,以鼓起士气,而只是像以前那样置,恐怕士卒疲惫,士气低落,成功不能预期。这些不顺耳的事情,也许没有人向陛下详尽说明,所以我无保留地说肺腑之言,冒死奏陈。”

纳其言,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将兵渡海以代旧镇之兵,仍敕仁轨俱还。仁轨谓仁愿曰:“国家悬军海外,以经略丽,其事非易。今收获未毕,而军吏与士卒一时代去,军将又归。夷人新服,众心未安,必将生变。不如且留旧兵,渐令收获,办资粮,节级遣还;军将且留镇抚,未可还也。”仁愿曰:“吾前还海西,大遭谗谤,云吾多留兵众,谋据海东,几不免祸。今日唯知准敕,岂敢擅有所为!”仁轨曰:“人臣苟利于国,知无不为,岂恤其私!”乃上表陈便宜,自请留镇海东,上从之。仍以扶余隆为熊津都尉,使招辑其余众。

宗接受他的意见,派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领兵渡海替换原来留守的士兵,并命令刘仁轨一起返回。刘仁轨对刘仁愿说:“国家派兵远驻海外,想以此治理丽,这不是容易的事。现在秋收尚未完成,而军吏与士卒一下替换,将领也要回去,夷人不久前才被征服,人心尚未稳定,必将发生变。不如暂时将旧兵留下,继续完成秋收,准备好粮资,然后分批遣返。将领也应暂时留下来安定局面,还不能回去。”刘仁愿说:“我前次回到海西,遭到众多诽谤,说我故意多留士卒,图谋割据海东,几乎不能免除杀之祸。今日只知皇帝的命令办事,哪里还敢擅自作主!”刘仁轨:“作为臣下,只要有利于国家,知的事就一定要办,怎么能顾惜个人!”于是上书陈述怎么办对国家有利,自己请求留下镇守海东,唐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唐朝又任命扶余隆为熊津都尉,让他招抚百济余众。

[11]初,武后能屈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士敦行真,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

[11]当初,皇后武则天能屈忍辱,顺从唐宗的旨意,所以唐宗排除不同意见,立她为皇后;等到她得志之后,恃势专权,唐宗想有所作为,常为她所牵制,唐宗非常愤怒。有士叫敦行真,,曾施行用诅咒害人的“厌胜”邪术,太监王伏胜揭发了这件事。唐宗大怒,秘密召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上官仪于是言说:“皇后专权自恣,天下人都不说好话,请废黜她。”唐宗也认为应当这么办,立即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令。

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先为陈王谘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仪下狱,与其芝、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戊,赐忠死于所。右相刘祥坐与仪善,罢政事,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贬者甚众,皆坐与仪通故也。

皇帝左右的人跑去告诉武后,武后赶忙来到唐诉说。当时废黜的诏令草稿还在唐,他羞惭畏缩,不忍心废黜,又像原来一样对待她;恐怕她怨恨恼怒,还哄骗她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想法,都是上官仪给我的主意。”上官仪原先任陈王谘议,与王伏胜都曾事奉已被废黜的太李忠,武后于是便指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谋背叛朝廷。十二月,丙戌(十三日),上官仪被逮捕狱,和他儿上官芝以及王伏胜都被死,家财被查抄没收。戊(十五日),赐李忠自尽于所。右相刘祥因与上官仪友善,被免去相位,降职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廷官员被放贬谪的很多,都因与上官仪有来往的缘故。

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黜陟、杀生,决于其,天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此后,唐宗每逢临朝治事,武后都在后边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全归于武后,官员升降生杀,取决于她一句话,皇帝只是无所事事的清闲人而已,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12]太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约并同东西台三品。

[12]太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约同任同东西台三品。

二年(乙丑、665)

二年(乙丑,公元665年)

[1],正月,丁卯,吐蕃遣使见,请复与吐谷浑和亲,仍求赤地畜牧,上不许。

[1]季,正月,丁卯(二十四日),吐蕃派遣使者朝见唐宗,请恢复与吐谷浑和好,还要求给他们原吐谷浑的赤作为放牧地。唐宗不答应。

[2]二月,壬午,车驾发京师;丁酉,至合璧

[2]二月,壬午(初十),唐宗从京师长安发;丁酉(二十五日),到达合璧

[3]上语及隋炀帝,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3]唐宗说到隋炀帝时,对边大臣说:“隋炀帝拒绝规劝而亡国,朕常常引为鉴戒,虚心寻求规劝,而终于没有谏的人,为什么?”李世回答说:“陛下所作所为尽善尽,所以群臣没有什么可以谏的。”

[4]三月,甲寅,以兼司戎太常伯姜恪同东西台三品。恪,宝谊之也。

[4]三月,甲寅(十二日),唐朝任命兼司戎太常伯姜恪为同东西台三品。姜恪是姜宝谊的儿

[5]辛未,东都乾元殿成。闰月,壬申朔,车驾至东都。

[5]辛未(二十九日),东都洛乾元殿落成。闰三月,壬申朔(初一),唐宗来到东都洛

[6]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阗,敕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之。

[6]疏勒弓月招引吐蕃侵扰于阗,唐宗命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领兵援救于阗。

[7]夏,四月,戊辰,左侍极陆敦信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约、太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并罢政事。

[7]夏季,四月,戊辰(二十七日),左侍极陆敦信任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约和太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均被免去相职。

[8]秘阁郎中李淳风以傅仁均《戊寅历》推步浸疏,乃增损刘焯《皇级历》,更撰《麟德历》;五月,辛卯,行之。

[8]秘阁郎中李淳风认为傅仁均《戊寅历》推算天文疏误越来越大,于是增删刘焯《皇极历》,新写成《麟德历》;五月,辛卯(二十日),新历颁行。

[9]秋,七月,己丑,兖州都督邓康王元裕薨。

[9]秋季,七月,己丑(十九日),兖州都督邓康王李元裕去世。

[10]上命熊津都尉扶馀隆与新罗王法释去旧怨;八月,壬,同盟于熊津城。刘仁轨以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祠泰山,丽亦遣太福男来侍祠。

[10]唐宗命令熊津都尉扶馀隆与新罗王金法解除旧日的怨恨;八月,壬(十三日),双方结盟于熊津城。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从海路西归,准备与唐君臣在泰山会合行祭祀,丽也派遣太福男前来陪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