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纪四十(4/10)

作七宝车将崔旰迎成都,十分他。

武薨,行军司杜济知军府事。都知兵使郭英,英义之弟也,与都虞候郭嘉琳共请英义为节度使;旰时为西山都知兵使,与所共请大将王崇俊为节度使。会朝廷已除英义,英义由是衔之,至成都数日,即诬崇俊以罪而诛之。召旰还成都,旰辞以备吐蕃,未可归,英义愈怒,绝其馈饷以困之。旰转徙山,英义自将兵攻之,声言助旰拒守。会大雪,山谷数尺,士冻死者甚众,旰兵击之,英义大败,收余兵,才及千人而还。

严武去世后,行军司杜济主持剑南节度的军政事务。都知兵使郭英,是郭英义的弟弟,与都虞候郭嘉琳一起奏请任命郭英义为剑南节度使;而当时崔旰担任西山都知兵使,他与下一起奏请任命大将王崇俊为剑南节度使。恰巧朝廷已经任命郭英义为剑南节度使,郭英义为此而对崔旰等人怀恨。郭英义到达成都数天,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崇俊杀掉,召崔旰返回成都。崔旰则托辞防备吐蕃,不能返回,郭英义更加气愤,便断绝粮饷以使崔旰陷困境。崔旰转移到山,郭英义又亲自率军攻崔旰,声称帮助崔旰防御吐蕃。这时恰巧下大雪,山谷中积雪达数尺,士兵和战冻死很多。崔旰兵反击,郭英义大败,收集残兵,总共才一千人,狼狈而归。

英义为政,严暴骄奢,不恤士卒,众心离怨。玄宗之离蜀也,以所居行士观,仍铸金为真容。英义其竹树茂,奏为军营,因徙去真容,自居之。旰宣言英义反,不然,何以徙真容自居其!于是帅所五千余人袭成都。辛巳,战于城西,英义大败。旰遂成都,屠英义家。英义单骑奔简州。普州刺史韩澄杀英义,送首于旰。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琳、剑州牙将李昌各举兵讨旰,蜀中大。旰,卫州人也。

郭英义为政严酷残暴,骄奢逸,从不恤士兵,致使众心离散,怨愤四起。玄宗离开蜀地后,将所居住的行改为士观,还用金铸造玄宗肖像。郭英义喜观中竹林繁茂幽,奏请将观改为军营,于是迁走玄宗肖像,自己居住在观中。崔旰宣称郭英义谋反,否则,他为什么要迁走玄宗肖像,自己住到那里去呢!于是崔旰率领下五千多人袭击成都。辛巳(疑误),在成都城西双方战,郭英义大败。于是崔旰成都,屠杀了郭英义一家。郭英义单骑逃往简州。普州刺史韩澄杀掉郭英义,将他的首级送给了崔旰。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琳、剑州牙将李昌分别率军讨伐崔旰,蜀地大。崔旰是卫州人。

[6]华原令顾繇上言,元载伯和等招权受贿,十二月,戊戌,繇坐锦州。

[6]华原县令顾繇上书说,元载的儿元伯和等人揽权受贿,十二月戊戌(十一日),顾繇获罪,被放到锦州。

[7]自安、史之,国监室党颓坏,军士多借居之。祭酒萧昕上言:“学校不可遂废。”

[7]自从安、史之以后,国监的厅堂房舍毁坏严重,许多将士借这些房来居住。国祭酒萧昕言说:“学校不应该因此而荒废。”

大历元年(丙午、766)

大历元年(丙午,公元766年)

[1],正月,乙酉,敕复补国学生。

[1]季,正月乙酉(二十九日),代宗下敕重新补充国监学生。

[2]丙戌,以尚书刘晏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转运、常平、铸钱、盐铁等使,侍郎第五琦为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转运等使,分理天下财赋。

[2]丙戌(三十日),代宗任命尚书刘晏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转运使、常平使、铸钱使、盐铁使等,侍郎第五琦为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转运使等职务,分别理国家的财政赋税。

[3]周智光至华州,益骄横,召之,不至,上命杜冕从张献诚于山南以避之;智光遣兵于商山邀之,不获。智光自知罪重,乃聚亡命、无赖弟,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悦其心,擅留关中所漕米二万斛,藩镇贡献,往往杀其使者而夺之。

[3]周智光回到华州后,更加飞扬跋扈,代宗召见,他也不去。代宗让杜冕跟随张献诚到山南躲避周智光。周智光派遣军队在商山拦截杜冕,但没有得到。周智光自知罪孽重,便纠集亡命之徒、无赖弟,其众多达数万,纵容他们烧杀虏掠以博取他们的心。又擅自截留漕运到关中的大米二万斛。对于各藩镇向朝廷贡献的方,周智光常常杀掉使者而夺取之。

[4]二月,丁亥朔,释奠于国监。命宰相帅常参官、鱼朝恩帅六军诸将往听讲,弟皆服朱紫为诸生。朝恩既贵显,乃学讲经为文,仅能执笔辨章句,遽自谓才兼文武,人莫敢与之抗。

[4]二月丁亥朔(初一),代宗在国监举行释奠礼。代宗下令宰相率领常参官、鱼朝恩率领六军将领前往国监听讲儒家经典,他们的弟都穿紫红衣服作为学生。鱼朝恩已经尊贵显赫,便学习讲演经典,撰述文章。他仅能执笔识读章句,就上自称是文武全才,别人都不敢与他争辩。

辛卯,命有司修国监。

辛卯(初五),代宗下令有关门维修国监。

[5]元载专权,恐奏事者攻讦其私,乃请:“百官凡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奏闻。”仍以上旨谕百官曰:“比日诸司奏事烦多,所言多谗毁,故委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

[5]元载大权独揽,害怕上奏论事者揭他私揽大权,就奏请说:“百官如果有事论奏,都应当先告诉有关门长官,由各长官告诉宰相,然后再奏报陛下。”他还以圣旨的名义告诉百官说:“近来,各有关门上奏论事繁多,所说的多是谗言诋毁之词,所以委托诸长官、宰相首先确定所说的事是否可以上奏。”

尚书颜真卿上疏,以为:“郎官、御史,陛下之耳目。今使论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陛下患群臣之为谗,何不察其言之虚实!若所言果虚宜诛之,果实宜赏之。不务为此,而使天下谓陛下厌听览之烦,托此为辞以谏争之路,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著《门司式》云:‘其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门司与仗家引奏,,无得关碍。’所以防壅蔽也。天宝以后,李林甫为相,疾言者,路以目。上意不下逮,下情不上达,蒙蔽喑呜,卒成幸蜀之祸。陵夷至于今日,其所从来者渐矣。夫人主大开不讳之路,群臣犹莫敢尽言,况令宰相大臣裁而抑之,则陛下所闻见者不过三数人耳。天下之士从此钳,陛下见无复言者,以为天下无事可论,是林甫复起于今日也!昔林甫虽擅权,群臣有不谘宰相辄奏事者,则托以他事中伤之,犹不敢明令百司奏事皆先白宰相也。陛下傥不早寤,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载闻而恨之,奏真卿诽谤;乙未,贬峡州别驾。

尚书颜真卿上疏认为:“郎官和御史都是陛下的耳目。如今让上奏论事者先告诉宰相,是陛下自己堵自己的耳目。陛下如果害怕大臣谗言,为什么不观察他们所言的真假!假如所言如果是假,那就应该将他们杀掉;如果是真,那就应当奖赏他们。如果陛下不致力到这一步,就会使天下人说陛下对听览臣下奏章到厌烦,以此为借,堵臣下劝谏争辩的途径,我为陛下到惋惜!太宗所著《门司式》说:‘那些没有门凭证的人,如有急事上奏,都命令掌门的人和执掌仪仗宿卫的人引导上奏,不许阻挠。’这是为了避免雍蒙蔽。天宝以后,李林甫担任宰相,非常讨厌上奏论事的人,人们敢怒而不敢言。致使皇上的意图不能向下传达,而下面的情况皇上不能了解。皇上被蒙蔽,臣下缄不言,终于酿成玄宗逃奔蜀地的大祸。国家衰败到今天这地步,有它远的源。皇上大开直言不讳之路,大臣尚且不敢完全讲话,更何况让宰相大臣先行裁决和压制,那么陛下所能听到和看到的人不过三几个了。天下的有识之士从此沉默不语,陛下看到无人再上奏论事,就会认为天下没有可论的事情,这真像李林甫在今天又复活了似的!过去李林甫虽然大权独揽,大臣中仍有不征求宰相意见而上奏论事的,对此,李林甫仅能借其他事,暗中伤害他们,尚且不敢明目张胆地下令各有关门上奏论事都必须先告诉宰相。陛下倘若不及早醒悟,就会逐渐孤立,过后虽然心中懊悔,也来不及了!”元载听到颜真卿上疏很恨他,奏称颜真卿诽谤。乙未(初九),代宗将颜真卿贬为峡州别驾。

[6]己亥,命大理少卿杨济修好于吐蕃。

[6]己亥(十三日),代宗命令大理少卿杨济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

[7]壬,以杜鸿渐为山南西·剑南东·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