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被顾城视作语言的天然景象。顾城认为语言也是有它自然生命的,有外在形状与内在
神。就好比“兰若”这两个字,香草与寺庙是它们的外形,而“兰若”的字音与字形以及它们的偶然的并列,则是它们的
神。那天早晨还是梦中来扣醒顾城大脑的,就是这字词的
神。但我以为顾城对于语言的写实
的外形,还是有着相当的迷恋的,比如当他看到字典上对“兰若”的解释,心中升起了欣喜的
动。然而他嫌恶被使用得烂熟、
腻的语言,那有一
失贞的
觉。而像“兰若”这样已经被时间淘洗
净,宛若
,便能在顾城心中唤起喜悦。他有时也承认,语言的
神当借助外形而存在,这表明顾城在某
程度上是个唯
主义者,只是对这
承认
无奈。比如,他用模糊主谓动宾的方法,来展现“红豆生南国”的另一番场景。他说,想一想,红豆生
了南国,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这证明他至少承认并且运用了“红豆”、“南国”、“生”以及语法的日常表达方式,这就象乘船去岛屿的旅行。
船的作用,可将他渡到大海中间,登上一个语言的岛。这是一副语言的岛屿景观,它远离大陆,四周是茫茫海天一
。语言的声音和画面浮现
来,这是令顾城喜悦的景象。有时候,他的耳边会忽然响起一个字词,清脆地敲击着他的
官,这就象来自很久以前的一个启迪,一个消息。比如说“兰若”这个词的来临。“兰若”是什么呢?顾城心里揣着一
神秘的激动。他就去查找字典,这就象乘船重回大陆
行考古与勘察。他意外地看见了“兰若”这个条目,竟有两
解释。一是指“兰”与“杜若”这两
香草;二是梵语寺庙的意思。顾城想,这是一
幽冥的召唤,又象是一个旧景重现,好比海市蜃楼。而我想,这
召唤与重现的实现,不是又要依凭语言的使用功能了吗?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还很喜顾城追逐母
的场面。那时他们只有一只母
,每天下一个
,补充他们的营养。可是母
却
走了,谢烨追了几天,又派顾城去追它。它跑,却又不跑远,只是在你视线里活动,可你却永远接近不了它。等到太
下山,天黑了,你悻悻然回家,那母
便在房
前边声声唤着。等到天亮,你走
房
,它便起
走开,一天的追逐又开始了,那母
就好象是来诱惑顾城似的。我想顾城追得绝望的时候,就埋
在草丛里寻找它下的
,可是一无收获。后来,顾城得了一笔稿费,他们决定发展畜牧业,实行生产自救。这天他们去邻近的农场买了二百只
,余下的钱还够买两个月的饲料。然后,他们带着
和饲料回家了。垒
窝的活儿他们整整
了一夜,从西边升起的硕大的月亮照耀着他们,这是他们永远不解的,月亮和太
从西方升起,东方落下,一年四季是冬、秋、夏、
的次序排列而来,五月里的秋天恍若梦中。养
业的第一个难题是他们始料未及,这是世代生长在现代化
线上的
类,它们祖祖辈辈居住在笼
里,它们竟不再会走路,它们还不会从地上啄
。为使它们吃
,顾城谢烨绞尽脑
,好话说了无数。最后他们终于想
一个办法,把饲料放在一条木板上,然后一人一
来回晃动,模仿
线的
顾城来到那南太平洋上,与当年更所居住的地方同样地理位置的岛屿上,他们可说是一穷二白;他们所有的钱都付了房价,且在银行欠了一笔贷款。在这一个时期里,顾城总是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尝着各
植
。看有什么能够作充饥的粮
,各
草
染黑了他的嘴
。有人指着一棵树告诉顾城,这可以吃。于是顾城就从这棵树的树
开始尝起。这树是
大的参天的一棵,南太平洋岛上所有的植
都是那么
硕
大,把人类映衬得很小,孩
似的。小小的顾城从
上开始啃一棵树,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他很耐心的,忍着辘辘饥
,拿
蚂蚁啃骨
的
神,从
啃到梢,最后知
,这颗树可以吃的,是它的
。他们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最后,牡蛎救了他们。这样,他们就
了岛上的渔民,他们从海里打捞起牡蛎,一桶一桶提
森林的红房
。在天黑以后,就着蜡(因为此时他们还没有拉
电线),他们在摇曳的烛光下,剥着牡蛎,储备着过冬的
粮。然后,顾城就去
菜了,他每天扛着锄
去开荒,锄
扎
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顾城
翻了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
叶
,叶
再被各
无名的虫
吃光。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