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清楚这样的幸福不再。但拥有L这样的学识,确实是少见的。L读哲学系的时候,开始到自己谈恋的机会居然少了。后来她发现她甚至是一见到男的就不知所措,到后来连门都不敢的地步。L满以为自己始终会克服这样的弱,然后就有一个满的家。但她终于也承认这弱居然不是阶段的,而是——从读哲学开始,已经愈来愈,甚至贯穿了她整个年轻时代。而她却一直抱着乐观态度。
到李斯特令她厌烦了,或者说,找个更为贴切的理由:她听《匈牙利行曲》听厌了,或是听了它的瑕疵,她就决定抛弃李斯特,于是任雪莱为她的第二任丈夫,后来觉得《西风颂》写得很不好,或者是雪莱的格太革命,与她不符,于是叔本华继任,然而这时听了李斯特的《钟》觉得豁然开朗,就把李斯特要回来。她中到大学的时期,一直沉醉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她过了几年自得其乐的生活。到了现在,她忽然搞不懂自己什么时候把这幻想丢掉了,那些肖像只是一直在墙上变烂。
后来她不经意回忆到自己的中时候。尽不断地在标榜自己的未来丈夫是如此完,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已经开始神经过——L开始集中力思考这个问题:让她困惑了整个年轻时代的心理障碍是否源于中。但她怎么也无法相信,因为毕竟印象中她的中是对情充满幻想的,那时的她不太可能已经会对男孩产生恐慌。但毕竟现在毕竟也事过境迁,她丝毫不能回忆当时的确切心理。她倒是记着母亲的惶恐神,甚至是这样的话语:“学生时代千万不能谈恋。”然而她觉得这句话没有研究,每个长辈都是这么说,虽然这句话在母亲嘴里显得是一句禅了,而且伴着惶恐的神——然而,L终究对此看不什么不对劲,而且她也最终厌倦了思考这个问题。结婚作为她一生的远大梦想,似乎实现也是不应该的了。她终于还是要过这样的生活,然而她显然是不屑于此的,于是她还要努力工作,并且与从前一样幻想情。是的,她打扫了她的房间,重新把那些伟大男人的照片好好儿的贴上去,重新完成她的构想。她要结婚,那是当然的,选定一个男人,今晚便与他举行婚礼,她必须叫搞电脑的人一张大的肖像,比如说,仍然是李斯特,要把他得大一些,这样与他举行婚礼就明朗许多。用李斯特的《安》伴奏?要是懒得去找这个音乐,还放门德尔松的那首也不错。
整个屋的肖像,那该有多少张啊。惊人的是,她曾经对这些男人都烈地过,先不论她的胃,就学识来说,熟知这么多人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况且她并不仅象研究鲁迅专家那样把连那两个枣树都分析得一清二楚,简直让人觉得这样的研究可怕得不知所终——L不止于此,她对如此之多的伟大男人还有着烈的慕情,相信这情要比仅仅熟知(甚至烂熟)一个人要,因为她是毫不费劲地了对方的内心,用灵魂来着对方的作品,甚至是心灵相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