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追赶吧。杜晚香在激中涌,在涌中振奋起无穷力量。她总是在她遇到的各各式的人和事中;显她宽大的怀,她只是悄悄地为这个人,为那个人些她认为应该的小事。可是一到年终评比,也总是象泉一样,从这里那里冒,来数不清的颂扬。说起来事情很平常,但一思量,人人都会觉得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到的。于是不她自己怎样谦虚,她总是被全一致地推选来。她是队的,然后又是农场的、全垦区的标兵了。看起来杜晚香象开顺风船似地青云直上,实际同长江大河一样有暗险滩。杜晚香也常常在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上遇到麻烦,她也就从这里锻炼成长的。她原是一个温和的人,从来不同人吵嘴打架,闹意见,可是家属队伍也不是好领导的。有一次,她遇上一个偷公家东西的人,她上去好言好语劝阻,谁知那个人反而大耍威风,骂她多闲事。她气得直发抖,红着脸,拉着那只偷东西的手,沉重而严厉的呵叱:“怎么能这样呢这是公家的东西!谁也不能拿,快放回去!”她的正气压倒了对手,那人了下来,灰溜溜地走了。在低标准那年,农场粮供应标准降低了,李桂的父母又从乡下迁来,他们还生了一个女孩,生活一时困难些。秋收以后,许多人到收割了的地里去捡粮,这年因为雨多;机收割不净,地块不大能捡得不少,李桂的父亲跟着去捡。后来一些职工也利用休息时间去捡,到晚边,大包小包、麻布袋都背回自己家里去。杜晚香也跟着去,她快手勤,捡得比别人多,可是她却把捡来的黄豆、麦粒,一麻袋一麻袋的扛到场院去了。于是有人指着她瘦伶的背影笑她傻,有人背地骂她讨好风。家里也闹开了矛盾。婆婆不作饭了,说哪有婆婆作饭给媳妇吃的公公不吃饭了,说省给小的吃。李桂站在父母一边,唠唠叨叨说:“公家的粮,大家捡一回家,算不了什么,你自己不去捡也行,辛辛苦苦捡来公,背后惹人埋怨…”杜晚香不顾别人笑骂,好言好语说服家,照旧去捡,捡了到场院。她说:“这是自家的粮。我们是国营农场的工人,要看到六亿人呵!我们农场职工的粮标准,已经比哪里都要。”睛大了,瘦了的杜晚香是影响了许多人,连小学校的学生也组织起来为国家去捡粮。
有一年,农场里来了许多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大都是中学毕业生,懂得许多名词,会说会,能歌能舞,好不天真活泼,十三队来了二十多个这样天之骄的姑娘,杜晚香被分给她们当队长,带领她们劳动、学习,照顾她们的生活。姑娘们一听介绍,好不惊异呵!,什么,这个土里土气、一也不起的小个儿女是共产党员,全垦区的标兵真看不!唉,还有一个不坏的名字咧,也不知谁给取的!
这群多变的女孩,开兴兴地玩了几天,后来有的想家了,有的哼着不知何人编的歌,什么“谁的青谁不惜…”
她们开始几天,也还喜过她们的组长,觉得她诚恳严肃、和蔼可亲、工作细致,可是慢慢地,老看着她打过补丁的蓝布衣服,和那不时兴的发式不顺。唉,真是毫无风趣!杜晚香耐心地向她们讲农场的建场事迹,讲王震长、讲老红军场长…凡是她听到的,动过她的,教育了她的那些有伟大人格的人们的往事。有的人听,决心振作起来,学习老红军。可也有人嫌她罗嗦,噘嘴望着她冷笑:“哼!一个半文盲,土包,家属妇女,跟我们上什么政治课让你带领劳动,就算客气了,也不拿镜照照”
但杜晚香好象不懂得她们的轻视,只是无微不至地,信心百倍,始终如一,兴致地照顾她们,引导她们,她打心里这群姑娘,她们是遵照主席的指示,离开了温的家,放弃了城市的优裕生活,到艰苦的边疆来学习劳动的,是一群有着雄心壮志的幼苗,她应该以主席,党的一颗心去照顾她们,她觉得自己也还要向她们学习呐。因此该贴她们的时候,她象一个妈妈,该严格的时候,她象一个老师。她了解她们,宽得是地方,严得是时候。慢慢地这群女孩到离不开她,有困难的时候要找她,喜的时候,也忘不了她,探亲回来,总要把爸爸妈妈捎来的纪念品给杜,原来那几个看不起她的人,也认识到自己的不是,慢慢转变了对她的态度。
有一次杜晚香带她们去十里外的树林里背柴。早晨去时,小沟里的还结着薄冰,可回来时,冰化了,有六七寸,却有丈把宽。走到沟边,前面的一个姑娘停步了,叫:“杜!太凉了,怎么办”杜晚香毫不迟疑地脱下了自己的靴。可是跟上来的第二个又叫了起来,晚香一蹲,说:“上来吧,我背你。”晚香来回背了几稍,最后一个小姑娘没有等她,脱了鞋,咬着嘴,趟着冰走了过去,过了沟,却因为脚冻得疼,忍不住,哭起来了。晚香即刻陪她坐在地上,把她的双脚放在自己怀里,用棉衣和前的温焐着,还替她着双。姑娘们围了上来,才发现杜晚香那双冻得发紫了的双脚,不禁惊叫起来:“杜!杜呀!”这天晚上,大家躺在炕上,许久睡不着。一个姑娘说:“我们谁也不到,我是真服了。”另一个说:“我们这些中学生,光说漂亮话,什么向工农兵学习,思想革命化,可是行动呢…哼!”又一个补充:“我看呀,我们里边说不定还有人利用工农同志们忠厚,占了人家便宜,还说人家是傻瓜咧。”另一个纠正:“不要把杜看扁了,杜才不傻,傻还能当标兵杜才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的好党员,我们就是该向她学。”
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