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良他们,他到有压力。现在,换了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他又觉得受愚。过去他觉得江山不是他的,是长孙无忌的。现在,他又觉得这江山仍然不是他的,是武则天的。李治觉得很窝。
窝的李治行了三次努力。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他一时兴起,决定废掉武后。可惜诏书墨迹未,就被武则天发现,计划也就随之产,还搭去宰相上官仪的一条命。十一年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三月,他打算彻底退位让权,由武则天独掌国政,或者脆把皇帝让给武则天去,自己图个清静,安享晚年算了。他的胡思想遭到宰相郝俊的决反对,说这想法既不敬天(天岂可颠倒),又不法祖(祖宗基业岂可送人),甚为不当。他又想禅位于太李弘,这倒是可以的,然而李弘却在这年四月突然死去,死因十分可疑。李治发现自己的任何努力都徒劳无益。他就像一只的大尾羊,一旦当了皇帝,就和陷狼群没有两样。之所以没被吃掉,是因为所有的狼都盯着这惟一的羊,而且狼们还需要留着他这颗羊,以便贩卖他们的狗。李治完全没有办法从这狼群中突围,他只能顺其自然,当一天皇帝坐一天朝。
何况李治的健康也越来越差。在他登极十一年、武则天册立为皇后五年后,即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治得了风眩病,目不能视,分政务只好给皇后理。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患风痹;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患疟疾。总之李治的后半生,大上是在病痛中度过的。他实在已不了许多。
然而武则天却越活越年轻,越越红火。显庆五年李治生病以后,她就开始参预朝政,并表现她的政治天才。麟德元年,废后谋破产后,她开始垂帘听政,与李治平起平坐,并称“二圣”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她和李治同往泰山,首开皇后参与封禅大典的先例。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她改称“天后”(李治则称“天皇”),已非一般皇后可同日而语。同年,她又发布改革政治的十二条施政纲领,实际上已成为大唐王朝的心人和政治领袖。因此,当弘元年(公元683年)李治病逝(终年五十六岁)时,她几乎没费多少气力就轻而易举地接了政权。
武则天在李治死后接大唐政权,应该说并不奇怪。从公元655年册封,到683年李治去世,武则天当了二十八年皇后。这二十八年,她可没有闲着,也没有虚度。她一直活跃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而且一直在洗牌。洗一回,赢一把。在武则天当皇后的十年(公元655年至664年)里,主政的基本上是李治。李治日日临朝,武则天临朝大上只是偶一为之。中间十年的“二圣时期”(公元664年至674年),李治和武则天同时临朝。“天后时期”(公元 674年至683年)以后,武则天便日日临朝,李治临朝反倒是偶一为之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位置,正好掉了一个个儿。
武则天能走到这一步,完全因为她的谋远虑。她要求参加封禅,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风,没想到这是在造舆论。她上书谈论改革,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心血来,没想到这是在讲政治。她提要召集文学之士来中修撰史籍,也没引起什么特别的注意。李治甚至抱着一无所谓的态度,放手让武则天去抓这件“无关要”的事。尽武则天特地提到了太宗皇帝的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大家还是没想到这事与当前政治有什么关系。他们想不到一个女人会有那么大的政治兴趣和政治野心。直到那些为武则天编撰书籍的“北门学士”这些人经武则天特别批准,可以不经过百官办公的南衙,直接从北门。北门是皇后门,乃皇家重地,只有皇帝、后妃、太、王公才可。因此这些可以“走后门”的学士便被称为“北门学士”终于有一天现在殿堂之上,对朝廷的舆论和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武则天不但要研究历史,还要改写历史;不但要为自己组织一个写作班,还要为自己组织一个顾问班和行政班。天后娘娘并不是吃饱了饭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