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信说,好,我韩信就将军您的意思去。他果然就李左车的意思那样了,但这是刘不愿意的。刘说,你这个韩信怎么能够兵不动呢?得让他动起来!那么刘是怎么的呢?刘先是调动韩信的军队。当时和韩信一起打仗的还有一个人叫张耳,刘自己就来到张耳的军中,随张耳的军队行动。而且刘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随从,这个随从就是他的太仆夏侯婴,他是刘的御用车夫。在某一天的清晨,两个人驾着车,自称是汉国的使臣——汉王派来送信的人——在天不亮的时候冲了韩信的军营,这时韩信还在睡觉,刘和夏侯婴两个人悄悄地走韩信的大帐,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拿到了手上,史书上说“夺其印符”——印就是官印,符就是兵符。在那个时代,像韩信这样带兵的将军一定要有两样东西,一个就是他的大将军印,还有一个就是兵符。兵符是一个雕刻成老虎或者其他野兽形状的东西,从当中起一剖两半,带兵的人拿一半,决策指挥的人拿另一半,要调兵的时候就拿着这一半去到军中,把那一半拿过来对一下,这个东西就叫符。这两
赵军将领拿刀杀了一些逃兵,但已经杀不过来了。这时候,占领了赵营的两千汉军轻骑兵和上的汉军夹击赵军,最终结果是将赵军元帅陈馀斩于军中,活捉了赵王赵歇。韩信率军是大获全胜。
李左车这个时候说,那好吧,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十六个字可是《史记》的原文,是李左车说的原话——那我也就贡献一意见吧。兵作战,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披靡这是将军您的长;但是您的士兵已经很疲劳了,国力也消耗了很多,这是将军您的短。如果将军您现在平定了赵国以后又要再接再厉去攻打齐国和燕国,那我请问您是打齐呢?还是打燕呢?齐国大,燕国弱小,您可能是去攻打燕国,可您的军队已经疲劳到这个程度了,攻打燕国有把握吗?如果连燕国都攻打不下来,将来齐国还会臣服于您吗?这是不可能的。今天我李左车为韩将军您设计,我觉得您最好的办法是休兵,不要打了。您可以写一封信给燕国,炫耀你的军威和武力,先吓唬吓唬他们。燕国很弱小啊,看见您在赵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胜利,很可能会不战而降。那么在燕国投降以后,您可以再写一封信给齐国,告诉他们燕国已经投降了,那么齐国会怎么样呢?齐国也会跟着投降。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这是上上策。
,往前冲;这边韩信的军队已经没有退路了——不是已经退到上去了吗——只能殊死作战,拼死战,非常勇猛。赵军打不过,回一看,发现自己的大本营丢了,于是军心大。赵军士兵说,这仗不能打了,咱逃命吧!于是都作鸟兽散,一哄而散。
这一仗打得是非常之彩。打完仗以后,所有的下都到韩信的军帐中来,对韩信表示祝贺,说,元帅您领导我们打的这一仗确实打得很漂亮,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想通这个事儿。兵法上是这么教我们的“右倍(背)山陵,左前泽”什么意思呢?就是安营扎寨、行军布阵,我们的后面应该是山,这样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毕竟敌人要从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的;阵前应该是,毕竟敌人要过来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一般像这样安排的营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帅您恰恰完全相反,哎呀,我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
韩信听了这些疑问,就笑着说,其实这个理兵书上也说了,可惜各位平时没有留意。兵书上怎么说的呢?“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像我们这以弱胜、以少胜多的战斗,一定要把我方置于死地才有战斗力。何况诸位想想,我们这支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不过散兵游勇、乌合之众,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是临时纠集起来的,这叫“驱市人以战”等于是在街上临时吆喝一帮人,也没有经过军训就让他们去打仗了,这样他能打仗吗?惟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置于死地,让他们每个人都到在生命的险境,然后必然殊死作战,为自己的生命而作战。
大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个理,我们是不如元帅您,服了——他们服了韩信了。
韩信同时又下了一命令,说,谁要是看到了李左车,都不准伤害他,一定要把一个活着的李左车给本将军带来。后来果然就找到了李左车,众人把李左车送到韩信的军营,韩信一见李左车就让快松绑,然后说,幸会幸会,请。他请李左车到自己的帐中坐下,又非常客气地说,我韩信非常荣幸能在今天见到李将军,现在韩信有一件事情向将军您请教,我想再接再厉去打燕国和齐国,请将军告诉我,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