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没有变化。救护车像是先我一步死了。远传来火车汽笛声。
“这里离火车站不远!把她抬到那儿去…”有人兴奋起来,建议。
“只要政审合格就行了。”
自从那次百般惊险地争到对我的抚养权,他心里基本笃定了,以为孙女一定会陪着他,终生在这座小城里生活下去。他不止一次讲过:“没有你,我还有什么活。”他没有了书,没有了老伴,只剩下我了。而我一天比一天更
决地要走。我对他说我这次走定了,谁也留不住我,因为是我自己要走的。我讲得那样肯定,是怕自己的
混给老阿爷有机可乘,给他
神上造一
我从十四岁那年碰上那个军人开始,我就铁了心要当兵。我这心思跟阿爷没透过,跟任何人都没谈过,但我是铁了心的。那年
节,我听说上海有许多
队在招文艺兵,就跑去了。自阿
故世,父母再不请阿爷去上海吃团圆饭了。总是我两
跑跑,给双方捎
由我瞎编的问候。父亲谈到阿爷时,总是那样苦大仇
;他在单位不很吃得开是因为阿爷那段不过
的历史。听说阿爷叫什么“伪职人员”父亲常
到替一个继父背这类包袱很划不来。
“很远的呀。”
一天一天又飞快地过去了。我终于告诉阿爷,我将去的地方在几千里以外。我说完这话就心惊胆战地等候阿爷的反应,不料他却异样地笑了笑。他这样笑是想表明他不把这话当真,他只当我在胡说胡闹。他或许故意不当真,为的是让我把它当句玩笑忘掉。于是我不敢再讲下去。此后的每天都是这样,只要我一本正经想谈什么,他就用这笑容把我堵回去。阿爷明显瘦了,一望而知,他每天都在极度的惊吓中过日。就像阿
死后,父母随时要来领走我那阵
。他知
阻止我是
不到的,可他仍天真地
着;它宁可晚一天证实这
切肤般的离别之痛。
“听我说,阿爷。我已经考上了…”
孙煤这时咬牙切齿地说:“走!抬!”
我连着几天都在跑考场。最后一位大块老军人对我颇赏识(他就是后来的刘队长)。他看我
了一段,说不错不错;听我唱了一段,说还不跑调;但我一开
朗诵,他却说一塌糊涂。末了他
快地拍拍我肩膀:“小鬼,差不离吧。”
我说不下去了。从小到大,阿爷印象中的上海,对这个小孙女来说已经远得不能再远;而一个礼拜的离别,对他来讲已是久得不能再久了。
到了上海,我就偷偷打听到考场所在。那阵势很吓人的:主考人齐刷刷是一排军人,许多女孩往他们面前一站就成了木偶。好些姑娘都比我本领大,会新疆舞的扭脖、蒙古舞的抖肩膀。我想,这里到底是上海。和她们一比,我成了乡下人。我穿着一双打掌
的布鞋,在考官们严肃目光下,寒酸地立起足尖来。我穿这双鞋简直像来捣
的。
“哦…一个礼拜好回来一趟吗?”阿爷抱着可怜可笑的希望。
我写下的家成员中没有阿爷,为政审把握大些。他叫我安心等通知。
我心事重重地挨了几天。有天晚上,我不得不把自己将离去的意思对阿爷讲了.我既绕着弯,又讲得浅
,生怕老
儿一下
就听懂,又怕他老也听不懂。阿爷正看报,报纸被他抖得沙沙响。越听我说下去,那沙沙声越吵人。我不得不把他的报夺下来,免得
极了的心更
。
这回抬可不容易:他们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两个瓶,因为没这些瓶
在我
上输
输
,我就得完
。于是我们就这样琐琐碎碎地上了路。外面空气很好,它给我一
错觉:我已摆脱了危境。夜里清凉的风使我对自己的生命突然产生了信心。我或许不会死了。所有人都把步
迈得尽量匀称,我不反对在这样
好的夜晚
一次集
散步。
我忽然觉得好心情一下跑得光光。怎么能对这样一个孤老说
那样的话呢?
“我能当兵吗?”我还想听一句更明确的话。
“不是就在上海吗?你要回不来,阿爷可以去看你的…”
我满心喜地回到苏州。我记得清楚极了,当时阿爷正独自吃午饭,背朝着门,稀疏的白发仔细梳向脑后,但仍然到
破绽,
发亮的
。他的背驼得很厉害了,这与他在
堂
挂了半年牌
不无关系。他使
型渐渐变得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了。
阿爷七十岁了,手害着老年震颤,夹一
菜要经过多次失误才能送
嘴里,而送
嘴里已所剩无几,大
分被他在途中抖掉了。但我回来,他又兴奋得为我夹菜,又为我舀汤,手忙脚
,把菜抖了一桌
。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想,我这短短的一辈没
过对不住人的事,但我对我的老阿爷可不够意思。我参军后,他从没给我写过信,尽
我给他的信很稠。我在参军这件事上把他给得罪了,他万万没想到我会耍那
手段。
然对我好起来,又哭又笑地向我检讨。谢天谢地,万事都有落石
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