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我想说的是,对于自己也很重要的、与希望并在的另一个话语——未来,以及有关未来这个话语存活在我的内的定义是如何来到的。
不过在此之前,也就是现在,我必须预先说明一下这样的理由,也就是我为什么要重新考虑未来这个话语,并决定在大家面前说起这个话题。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实业家,我是一个小说家。也就是说,我没有与国家权利有关联的任何力量,也没有实际驱动政府组织的力量。
同之。当那位多少有些学问、却因此招致奚落的贫穷顾客孔乙己就学习问题和自己攀谈时,少年"毫不心";但当这位客人落难之时,少年随即也了自己的同情。我意识到,自己的格与这位少年有相似的地方。
我还是要引用竹内好翻译的结尾这一段文章:
当光通过野鸟录音带的训练而发人类语言的时候,我觉察到一条希望之路开启了,随着光的CD受到很多人的迎,那条希望之路也便成了很多人都在行走的大。我就是通过这样一些经历,逐渐理解了鲁迅的话语。而且,我现在同样信,希望是存在的,那是鲁迅话语的真实意蕴。
3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在持续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为喜的作品却变成了《故乡》。尤其是结尾的文章,每当遇见新的译本,就会抄写在笔记本上,有时还会把那段中文原样抄到纸上,然后贴在租住房间的墙。当时我离开了儿时的伙伴,离开了大森林中的家,同时寂寥地想象着将来:我也许不会再住回到这个峡谷里来了吧(实际上,后来也确实如此),随后便第一次来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生活。
刚才我说过,依据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自己确实加了对这句话语的理解。下面要涉及我个人的话题,请大家允许我说说那些经历中的一个事例。我的长生时,他的有一个很大的、瘤一般的畸形。如果不手术的话,他就可能存活不下去;可如果了手术,今后也许不能见,耳不能听,最终成为植人状态。主治医生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于是,我就产生了动摇。然而,我的妻却要求医生立即准备手术。
手术前,我们为儿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光(那是祝愿他的睛能够看到光明)。手术后,他的睛果然能够看到光明,耳朵也能够听见声音,可是,他在智力发育上的迟缓也随之显现来了。直到五岁的时候,还从不曾说过任何一句话。然而,有一天他似乎对电视机里传的野鸟叫声表现了兴趣,我便把装了野鸟叫声的唱片转录到录音带上,循环往复,整日里在我们家中播放。首先传的是野鸟的叫声,片刻之后,便是女播音员的声音。这就是那个录音的顺序。鸟的叫声,鸽;鸟的叫声,黄莺;鸟的叫声,白脸山雀…这个录音带听了一年之后,我把光带到夏日里避暑用的山间小屋去,当时将他扛在脖颈上漫步在林里。在林对面的塘边,叫了起来。片刻间,骑坐在我脖颈上的光突然说:"这是、。"这就是光使用语言的开始。
那么,十二岁的我刻理解了鲁迅的这段话了吗?在这里,我要模仿鲁迅的吻,认为无所谓已经理解,无所谓没有理解。不过有一倒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十二岁的我从内心里珍视这句话,认为写这话语的鲁迅是个了不起的人。在那之后,分别于十五岁和十八岁的时候,我又借助新的译本重新阅读了这段话语,就这样加了自己的理解。现在,我已经七十一岁了,在稿纸上引用这段话语的同时,我觉察到,依据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自己确实加了对这句话语的理解。而且我意识到,自己从内心里相信现在之中有希望,那是鲁迅所说话语的意蕴…
以这个野鸟叫声录音带为契机,让光行语言训练的会话,就在光与我和妻之间开始了。后来发展到以钢琴为媒介,训练光回答音域的名称和调的特。从在那片林里第一次说人类语言那一天算起,十年之后,光能够创作短小的曲了,将这些曲汇集起来的CD发行后,竟拥有了为数众多的听众。虽然光现在只能说三岁儿童的语言,可他一直持续地着有丰富内容的作曲工作。
光的第一次手术结束后,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装上用以保护盖骨缺损位的塑料板。经过这一番周折后,光终于回到家里,开始了与我们共生的日。当时,妻什么也没说,但是我清楚,她这是决心接受智障的儿,为了一同生活下去而在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与光共生的将来是没有希望的。也就是说,就光的症状而言,是不会有任何改善的可能的。可是,在承认这一切的基础之上,自己决心接受这个孩,并为之积蓄力量。
刚才我已经说了,十二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存活于我的之中,并在自己的整个人生里显现重要意义。
4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3节:序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