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经走过的路呢,有无悔恨?
这学期你的成绩由老师和教务负责使你及格。”
想了很久,三晓得下学期她要怎么回答这位学生了:“第一件事要说,收到了。第二我要谢谢你对我最最大的信。第三,为一个老师还是要这样诚的教下去。如果连诚和这份急迫的心都没有的话,教学者的良知何在?至于人是否有下有不同,老师也知这个理。如果你不愿意听老师告诉你的一些人生的小小的理,你可以不来上课。
学期终了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学生递了一张条给陈老师。上面说:“陈老师,你知你的缺在哪里吗?你最大的缺就是很诚而急迫的想把你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可是我要告诉你,生命自有不同,生命并没有智与不智,请老师再思!”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读书的一段历史,在一篇《逃学为读书》的自述里描绘得非常详尽。从三岁看了一本《三狼记》开始,她就一跤跌了书海里。到十五、六岁时,已是成了十足的书。
这是陈平变三,甚至二以前的一时代。雨季里的少女
三说,学生才是风呢!教了我好多东西。
从拿到这张纸条后,三的情绪一变再变。先从老师的角度看学生,又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再又从老师的角度看学生,最后了一个理。她心存谢,因为他使三又了一次学生。
回过来,我谢他的信任。第三步又很难过了,觉得我没有教好他。我的学生里有这样鲁莽的一个男孩,写了这样一张伤人心的条给我,那我这一学期的潜移默化,我的礼貌、我的教养,在他们上我看不见。这是老师的错,我没有教导他去恤别人。”
前阵,她还写了篇文章谈金庸小说里的人。结果啊,她的父亲说看不懂,看不懂。三说,没关系,凡是金庸迷一定懂。
“他不怕我把条训导理,这里有多大的信啊。
“离家之后,我突然成了一个没有书籍的人。在国外,我有的不过是一个小房间,几本教科书,架上零零落落。我离开了书籍,了真真实实的生活。在一次一次的领悟里,那沉重的大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和思想。突然发觉,书籍已经植在我里。带不带着它们,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曾经,荷西使她觉人生很有意义,现在教学这件事又让她觉得意义。因为,这背后有一价值和情在支持她。
在《野火烧不尽》里,她说:“当一个人三次向你谢的时候,他已经是你的了。”
这位说看不懂女儿文章的父亲,却是当年任着三看书,领着三念古文的可的父亲。
其实,文化大学的聘书她已经接过了三次,每次却都因故没有回国。这次,还是在张其昀先生的半迫下帮她下了决定。
现在,三真是开心。教书,第一,让她觉终于为国家了一事情。第二,以真真诚诚的一颗心,回报了张其昀先生当年因为才,恤她而免试让她文化大学选读的大恩情。第三,三终于不再是一颗石了。石不生苔当然很可贵,但老不生苔也不好,有时候,就让它生一苔吧。第四,喜学校的图书馆。拿到那一张借书证的时候,三简直快乐死了。“那四十万卷藏书等于是我的了!”她是如此大喜的。黑黝晶亮的眸,仿如夜空里闪烁的星星。“也喜再小孩。”叹气,她满足地标了个句。昨天过去了
真不再想从前?坐在我面前的女人仍然决的摇摇。“不要回,我喜罗得的故事。”
“我是个喜背十字架的人——其实也不能叫十字架,我喜背东西。背东西的时候使我觉得自己的肩膀还有用。像荷西回家找不到我,简直茫然失措,嗳——觉得自己好有用哦,我的先生怎么那么我。现在教书也这样。虽然我知学生并不是那么依靠我,但在两百个学生当中,我能影响一个,使他上我的课能得到一快乐——甚至我不敢讲知识——一舒展,一光线,我就一无所求了。”
来者不善的一张条,收到这张条的老师第一个觉是胃痛。胃绞了足足有五分钟不能动。随之而来的觉却是:这学生信任我,才敢写这条。
而当三还是二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到
“不悔!不悔!”她叫了起来,然后两人乐开了。因为我们同时忆起了金庸笔下的杨不悔。真真想不到,三也是金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