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讲能臣之路(3/4)

因,一个是形势所迫,一个是格使然。所谓形势所迫,因为当时是一个世,世用重典,世就得严,这是形势所迫。另外曹这个人哪,他也是很严肃的。曹生活上确实很随便,吃不讲究,穿不讲究,长期在外行军打仗对于女人估计也不能讲究只能将就。但是他的这格并不意味着他轻浮,很多人认为曹是个轻浮的人这是看错人了,曹确实是说笑话、听音乐、穿便服、作诗词,那是他张工作之余的一放松,也是他内心世界丰富的表现,说不定还是他迷惑敌人的烟雾弹,你要把曹轻浮的人那你就错了。曹其实是很沉的人,曹上也是有杀气的,这杀气就在这一来了。

当然还有一可能,那就是碰巧,这个时候的曹因为刚刚,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瓜。以为他当了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就怎么了不起了,他放话来谁敢违令格杀勿论,结果蹇图这个大尾狼撞上来了,说去的话泼去的,只好把他打死。

但是不哪一猜测,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无法准确知当时的想法,但是可以准确知的是曹这一下把权贵是得罪了,把宦官集团也得罪了。但是宦官集团拿他没有办法,因为第一,曹是对的,执法如山嘛,你有什么话说。第二,曹有后台。那么宦官集团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就跟皇帝说,皇上,曹可是个人才,执法如山啊,让他当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委屈了,应该升为正县级,但是调到边远地区。升你一级你给我,别在我跟前晃。于是曹就担任了顿丘令,没过多久曹又被朝廷调回来,担任议郎,议郎是什么概念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是个闲差;然后后来又派到地方上,又调回来当议郎。曹想了,议郎就议郎吧,我就好好调研吧,到地方上就到地方上吧,我就好好执政吧,可是怎么样呢?曹把他治国的方略,以及对当前政治的一些建议写成文章上去,泥海无消息,本没人搭理。他在地方上打击豪,整顿秩序,如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本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到地方上执政也是很严厉的,据说是给曹的调令一下,比方说把曹调到去当济南相,当地大大小小的权贵闻风遁逃啊,说曹来了我们在这个地方还能呆啊?窜他郡,都跑别的地方去了。小报告一封一封地送达御前,不停地有人去告曹的刁状。这个时候曹到,他在官场上恐怕是混不下去了,他觉到大汉王朝已江河日下,这个政权也行将就木,他的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只会给自己招来祸灾。之所以没有惹之祸来,是因为他有曹嵩这个大后台,他的父亲官居太尉,也就是当时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权贵还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长此以往,是肯定没有好果吃的,于是曹谢绝了朝廷的再一次任命,这次是任命他两千石,级别两千石的东郡太守,曹辞掉了这个任务,借自己有病,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闭门读书,闲暇的时候打打猎来娱乐自己。但是曹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他仍然关心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年轻的曹的确是个“治世能臣”不拥有实权的洛尉,还是虚职的议郎,曹都尽职尽责。然而当时权归当,使他空有以腔报国情却难以施展,最终曹托病辞官。曹不想能臣了吗?能臣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际上呢,年轻的曹可能还不懂得一个理,就是一个能臣是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第一,要看时世,只有在治世才可能能臣,如果在世,那恐怕就只能像诸葛亮《师表》说的那样“苟全命于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第二呢,要看政局,政局如果混那也是不成能臣的,连孔都说则智、则愚,什么叫愚呢,就是装傻,比装疯蓄一;第三要看人主,就是这个皇帝是个昏君呢还是个明君,如果是昏君你也不成能臣;第四,即便是治世、是明君、是一个好的政局,那你还要看皇帝的心情和兴趣。比方说汉文帝,那不是昏君,汉文帝的时代也是西汉王朝最好的时代,号称文景之治,汉文帝也非常欣赏贾谊这个人,应该说是贾谊能臣的条件都备了,但是怎么样了最后?“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还是不用他,最后把他打发到长沙,害得贾谊终日以泪洗面哭死在那里。所以能臣是要有条件的,而曹的那个时代不备这个条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