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心思,我们只能说他是可能是赞成这个观。但是这个说法它也给曹了一个箍咒,就是曹不敢太膨胀自己的个人野心,尤其是荀彧的话,他是用曹自己的话来给曹了一个帽,帽的同时代了一个箍咒。所以到曹晚年野心膨胀的时候,这两个人就没有好果吃了,荀彧据说被曹谋杀,玠下了大狱,这是后话。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汉献帝建安元年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的曹我个人认为,他还刚刚完成一个转变,就是由一个血沸腾的青年将领,转变为一个政治成熟的世英雄。我个人的观是,这个时候的曹还不是雄,是英雄,他还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为了这一,他要维护现任皇帝,因为现任皇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易中天先生认为,历史上真实的曹在建安元年的时候,还是想维护现任皇帝的。但小说《三国演义》中写曹迎奉天后是要独揽大权,朝廷上的事情是先禀告曹,再上报皇帝。《三国演义》中这一段内容和历史真实一样吗?历史上的曹在这个时候有个人野心吗?
但是你要说曹这个时候是一个人野心都没有,这个恐怕也不实事求是。据一条不太可靠的史料是这样说的,当时有一个太史令,就是王朝的史官,叫王立的,就老去跟汉献帝说,说天命是要更改的啊,我是历史学家啊,我懂历史,历史的规律就是什么呢?就是天命靡长,这个老天爷它不会总是喜某些人的,或者某个家族的,据我这个懂历史的人看呢,这个天命现在要由汉移到魏了,将来能够安天下的不是姓刘的是姓曹的了。老在说,结果曹有一天就把他请到旁边,拉着他的手说,说我知先生是一个忠臣,但是天微妙,天机不可漏,还是少说一吧。那么这条材料我认为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如果就有人说是魏要取代汉,我总觉得不太可靠,但是你说曹这个时候一丁这个心思都没有,恐怕也很难讲。总而言之,就是曹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盘里面,自己位居三公以后,随着他的实力的大,随着他敌人逐渐地消亡,他的野心也是开始在膨胀。估计曹后来变得越来越专横,越来越跋扈,越来越霸,越来越不把皇帝当皇帝,于是终于发生了衣带诏案件。
这个事情的案发时间是建安五年的正月,挑的人就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据说董承从汉献帝手上接过了一个腰带,腰带里有一封密诏,密诏要他去杀了曹。这个事情后来被曹发现了以后,把董承这一伙全杀了,刘备逃之夭夭,刘备据说也是参加了密谋的。那么这个事情,《三国演义》是大了文章的,因为《三国演义》它是要反曹的,逮住这个事情肯定是大文章的,但是正史上只有寥寥几行字,而且也有历史学家提质疑。那么我觉得至少这个事情可以说明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形同虚设的皇帝他还是用的,当时这些人要什么事情他都要打皇帝的旗号,在朝的像曹这样的人他就着皇帝下达对自己有利的诏书,那些反对曹的人只好宣称自己有皇帝的密诏,反正曹手上拿的是公开的诏书,反对派手上拿的是秘密的诏书,每个人都说我得到了皇帝的授权,可见皇帝还是有用的。第二个说明了曹这个时候野心开始膨胀,对皇帝的侍奉和尊崇已经开始变得言不由衷。
那么这个过程完全是曹有计划、有预谋地在完成呢,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呢?这个实话说,也搞不清。如果确有衣带诏一事,说明汉献帝恐怕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为这个皇帝从来没有过过舒坦日,应该说是早就学会了忍气吞声,如果不是太不像话,他不至于冒此风险。那么这件事情往往是用来证明曹挟天以令诸侯的一个证据,既然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够很清楚地把它坐实了,我们也不能够很清楚地坐实曹这个时候究竟是奉天还是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