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讲临危受命(3/4)

在对方的立场上设地替对方想一想,也就是告诉你孙权说,现在麻烦不在我们这里,麻烦在你那儿,为什么你麻烦呢?因为我们刘豫州虽然是英雄无所用武,我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我也就没了顾忌,我已经被置于死地而后生了,他实际上是把这个信息传过去了,我反正没有用武之地嘛,我反正是死路一条嘛,我现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而你孙将军就麻烦了,你有鞋呀,对不对,你得想一想看,你算一算看,如果你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曹,你应该及早投降,如果你的力量足以对抗曹,你应该立即翻脸,你得把账算清楚。像你现在这样“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那你两都不讨好“祸至无日矣”你倒霉的日说来就来。这个话也是非常对的,就是我们决策最怕的是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我们人也好,事也好,记住一条就是一定要彻底,千万不要又想这边也沾着,那边也沾着,那么最终两边都沾不着,所以这个话说得是非常对的。

但是孙权也没有那么好糊,孙权就反相讥了,那你们刘豫州怎么就不投降呢?诸葛亮的回答大义凛然,刘豫州当然不能投降,想当年田横不过是一个匹夫,尚且守义不辱,我们刘豫州是什么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这归海”天底下的人士向往我们刘豫州就像河向往大海一样,这样的人岂肯投降,我们肯定是决战到底,如果失败了那是天意,投降万万不能。那么这段话恐怕得看辞令了,刘备是英雄不假,但并非从来就不投降,有电影叫《修女也疯狂》,我们可以一句叫“英雄也投降”在那个时代实在打不过了,临时投它一下,找个机会以后他再反,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也不存在德障碍。你看《三国演义》里面讲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三国演义》有首诗,叫“勉从虎暂趋,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就刘备的格来说,随机应变是他的格,守义不辱那不是,当然我们不要因此小看刘备,所以我还是肯定刘备是英雄,这个男汉能屈能伸嘛,大丈夫也能能退嘛,这也没有什么,但是也别以为他真的就是守义不辱。但是诸葛亮这个话是对的,也不能说诸葛亮在这里说假话,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样一个时候,形势是非常危机,诸葛亮的使命就是一定要说服孙权联合起来对付曹,要这样一个情况下就应该这样说。

果然孙权拍案而起,刘豫州只有一郡之地,两万人,尚且守义不辱,我孙某人六郡之地,十万人,岂能受制于人?孙权说了下面话:“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者。”我定了。那下面还有一段对话,就是孙权问诸葛亮,他说但是刘豫州新败之后还有能力来对抗曹吗,有这么一笔军事帐,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以后再讲。那么照这样的一个程序,应该说是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立即见到了孙权,而且立即说服了孙权,后面才是孙权和鲁肃谈,孙权和周瑜谈,然后才是战略署等等等等,这是《资治通鉴》的时间表。照这样一个时间表,孙刘联盟的首功,应该归于诸葛亮。

*诸葛亮大义凛然的一番话说得孙权血沸腾,于是拍案而起,决定联刘抗曹。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是曹与刘备打仗,诸葛亮奉命前来求援,原本并不关孙权的事情,孙权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更何况,孙权也有自己的判断,难仅凭诸葛亮的几句话就能置自己的地位于不顾,意气用事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我们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从夏来到柴桑去见孙权,谁先见?这个《三国志》是没有待的,那谁先见谁就是第一功嘛,《资治通鉴》说是诸葛亮先见,而且见到以后孙权就说了“吾计决矣”而且《资治通鉴》接下来说权大悦,然后和群臣商议,这个时候张昭等人反对,然后鲁肃才怎么怎么说,然后周瑜才怎么怎么说。但是这个过程,这个待是司待的,不是陈寿待的,因此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孙权究竟有没有可能在还没见到鲁肃,也没有和自己的下商量过,仅凭诸葛亮一席话就拍板表态呢?有没有这个可能?我的结论是不可能。不可能有四个理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