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六讲永安托孤(2/4)

今人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就说得更不客气了。张先生的《刘备传》说,刘备的这个托孤之词“怀诡诈,其意甚明”张先生说,实际上刘备对诸葛亮怀有很大的疑虑,正因为刘备猜忌诸葛亮,又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才说这样的话来把诸葛亮到了没有回旋的余地,到墙角上,不得不跪下来说“臣敢竭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叫怀诡诈,本不是什么心神无二。

那么这个解释是讲得通的,为什么是讲得通的呢?有三理由:第一,刘备有三个儿,刘禅、刘永、刘理,那老大不行老二来,老二不行老三来,这是第一。第二,刘备给他的儿下了两诏书,一是给刘禅的,要刘禅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另外又下了一诏书是给刘永的,说你们兄弟几个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两诏书,这说明刘备很可能是把刘永了第二梯队。第三就是,废立之权已经是很大的权力了,作为一个那个时代的帝王,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很重了,不大可能说你取而代之这句话。我比较倾向赞成方北辰先生这个解释,所以我在前面的表述中,我把“君可自取”这四个字翻译成什么呢…先生可以自行其是。

*刘备的托孤之词引来了后人的无限猜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连康熙皇帝也曾有过评价。刘备是一国之君,康熙同样是皇帝,所以康熙对刘备托孤的评价就格外令人关注。那么康熙皇帝是不是能够猜到刘备的心里去呢?易中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刘备托孤之举大加赞扬,认为刘备与诸葛亮是古往今来君臣和谐关系的最典范。刘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能够把皇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给异姓人,实在是难能可贵。然而易中天先生认为,刘备所谓的托孤让贤并不合情合理。话说到底,就算是刘备真让皇帝位,秉承儒家思想的诸葛亮也不敢坐皇帝位的。那么,刘备的托孤之词究竟蕴着怎样的玄机呢?

,我也不知他这思想从何而来。因为中国古代从来只有改朝换代,没有番为治的民主思想,如果刘备有此思想,岂不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位华盛顿了?第三,就算刘备愿意当华盛顿,诸葛亮也不敢当亚当斯。你想想看,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曹只不过是架空了皇帝就被骂作汉贼,诸葛亮如果真的取代了刘阿斗,该骂成什么?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待了这些说法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在于什么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八个字什么意思?对此,四川大学历史系方北辰教授另有说法,方先生说“自取”不是取而代之,就是这个“取”不是要诸葛亮夺刘禅的皇位;是什么呢?是“自己选取”就是这个“取”不是“取代”的取,是“选取”的取。你可以自己选,选什么呢?再选一个皇帝。从哪儿选?从刘备其他儿里面选。也就是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八个字是说:如果刘禅不行的话,就在他弟弟里面你再挑一个。也就是说刘备赋予诸葛亮的是废立之权,并非让诸葛亮取而代之。

所以很早历史上就有人对这段托孤表示质疑。最先提质疑的是孙盛,孙盛的评语说得很清楚,说刘备的托孤的这个说法是“诡伪之词”“诡”就是诡诈“伪”就是虚伪,是诡诈虚伪的话,非托孤之谓也,这不是托孤该说的话。孙盛说,托孤时该说什么话呢?应该坦诚。而且孙盛说,托孤的关键在于选准了人,你托付一个人,你这个人选对了就行了,不要说这些东西。孙盛说如果“所寄忠贤”就是你选的人是一个忠诚的、贤能的人,用不着说什么;如果你找的这个人找错了,我们打个后面的比方,比方说找了一个司懿这样的,那你不是教唆人家谋反吗?孙盛说幸亏好啊,刘备运气好,这个刘禅是个缺心的,这个诸葛亮威望又,镇得住,要不然满朝都是闲言碎语。这是孙盛的观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历史上对刘备的托孤之词也是各执一词,这里面就牵涉到对刘备为人的评价。有的人说这是仁义之举,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从刘备的托孤之词读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但是也有人对这君臣典范提了质疑,认为刘备怎么会把自己毕生努力打下的江山让给诸葛亮呢?所谓的托孤之词是狡诈虚伪的圈,是要迫诸葛亮表达对蜀汉的忠心。那么刘备在临死之前指着自己的儿刘禅,亲对诸葛亮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一番话是发自真心的吗,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刘备真的会把蜀汉政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传给诸葛亮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