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九章痛失臂膀(2/4)

第一,严于律己。诸葛亮在杀谡的同时也上表朝廷,要求分自己,提分的办法是自贬三等。这个报告打到刘禅那儿,那么刘禅批准,将诸葛亮降为

好了,既然诸葛亮不想杀谡,谡又是可杀可不杀的,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要杀呢?

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无论论才气还是论威望,谡都萃,而且从私人关系上讲,谡和诸葛亮私非常好,是一个有勇有谋又得诸葛亮信任的人才。但是诸葛亮在谡时,铁面无私,不留任何情面。而易中天先生分析,从内心愿望来讲,诸葛亮是不想杀谡的,此时他是了一个痛苦的抉择。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其中有什么隐情呢?

第三谡有威望。据史书记载,杀谡的时候,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十万人哭了,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哭了。说明谡这个人在群众中是有威望的。是亲信,是人才,有威望,诸葛亮不想杀他。

第二谡是人才。据《三国志·良传》的记载,谡这个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非常有才华。而且熟读兵书,也喜讨论战争这一类的问题。诸葛亮对他是“异”非常地重。诸葛亮经常把谡叫过来谈话,一谈就是一整天,叫自昼达夜。我们知诸葛亮是一个日理万机的人,因为大事小事都要他过问,而且他事的风格就是事必躬亲,每个事情他都要亲自去打理的,没有时间聊天,不是闲人。怎么会和谡一谈就谈一天呢?说明谡这个谈话当中确实有过人的见解。而且也有证据,诸葛亮南征南中的时候,谡去送行,送得很远。分别的时候诸葛亮拉着谡的手说,兄弟啊,我们都策划了好几年了,也谈了很多的想法,现在我上就要征了,你一定有更重要的话说吧,更好的主意给我吧?谡说了十六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就是你要让南方臣服,更多的是要靠德,靠化,而不是靠武力的威胁。诸葛亮采纳了谡的建议,这才有了后面的七擒孟获。当然,谡没有这个建议,我估计诸葛亮也会这样,但是至少说明谡还能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他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用的人。

我的结论是,不想杀。有证据吗?有,泪就是证据。如果说诸葛亮觉得这个人就是该杀的,非杀不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一声令下,推辕门斩首。但是他泪,说明他不想杀。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想杀呢?三个原因。

第一,谡是亲信。谡是什么人呢?谡是良的弟弟,良五兄弟,都是人才。而良很早就追随了刘备,而且和诸葛亮的私非常之好,是称兄弟的。后来良在战争中阵亡了,那么这个弟弟呢,就算烈属,诸葛亮对良这个弟弟谡也非常之好。谡在监狱里面曾经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明公视谡犹,谡视明公犹父。”就是丞相看待我谡,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儿;我谡看待丞相您呢,就像看待我的父亲。有人说这个比方不恰当,为什么呢?因为谡是良的弟弟,良是叫诸葛亮哥的,怎么成了爸了呢?这个也是可以讲得通的,因为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诸葛亮和谡的关系就是如父的长兄,这是有情的。

这个问题,蒋琬也问过诸葛亮。谡被杀以后,蒋琬到了汉中,蒋琬就对诸葛亮说,丞相啊“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我们还要打很多很多的仗,丞相就把这样一个难得人才杀了,难不可惜吗?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诸葛亮泪,又一次哭了,留着泪说了十六个字:“四海分裂,兵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什么意思呢?就是诸葛亮说,请想一想孙武当年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就因为军纪严明哪。现在天下大,四海分裂,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停止下来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如果把军法给废了,请问我们用什么,我们凭借什么,我们靠什么去战胜敌人呢?那么据诸葛亮的这一个回答,我们可以得一个结论来,就是:诸葛亮杀谡,是为了依法治蜀。

依法治国,或者依法治蜀,是诸葛亮治理蜀国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诸葛亮在蜀国实行的是法治。而且在这方面诸葛亮堪称千古楷模,至少有以下几值得我们学习。

个重大损失。而据史学家的分析,胜败乃兵家常事,谡可以采取其他各方法,不一定非要选择杀的办法。但是诸葛亮却断然斩了谡,这是为什么?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谡?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