谡杀了,谢众。因为是不得已而杀谡,所以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想起这个事情来就痛哭涕。这是严冷先生的观。
那么严冷先生的这个观,我分同意,分不完全同意。同意什么呢?同意严冷先生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思路,就是诸葛亮的挥泪斩谡绝不单纯是一个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包括我们以前讲过的废李严,也不是法律问题,是政治问题。什么政治问题呢?就是诸葛亮接手蜀汉政权的时候,这个政权的内是不稳定的。
因为我们知蜀汉政权它很特别,它是由三力量组成的。第一力量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人,我们称之为荆州集团,也称之为第一势利,那就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这个势力在蜀汉政权当中于层,掌握国家主要权力。第二力量是刘璋留下的人,或者刘璋父,刘焉、刘璋的人,他们川的时候带到益州的,包括李严这些人。这一势力我们称之为东州集团,就是第二势力,他们在蜀汉政权的中层。第三力量就是益州土生土长的那些官僚、官员,还有本土的豪族、大族、士族,益州人,或者用现在话说四川人。这是第三力量,他们叫以州集团,也叫第三势力,他们于政权的底层。那么这样的一个尾酒的结构,它是不安定的,下面两层是不服气的。尤其是刘备去世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兵败猇亭,你打了一个打败仗回来,然后病死在永安,然后一个丞相把这个权力结果来代行君权,这个整个是不安定的。所以我曾经讲过16个字,就是:刘备建国基础不牢,猇亭兵败地动山摇。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一个丞相来代行君权,是很麻烦的,是很困那的,是有很多人心里面不服,盯着他的。嘴里不说,暗中看着你。尤其像李严这些人,李严作为托孤之副,本来就对这个为正的他是不服的,而且就在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李严已经向诸葛亮叫板,说丞相啊,是不是也划五个郡来成立一个州,让我当个州刺史啊?你不是益州牧吗,你当得州牧,我当不得刺史?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已经叫板了,我估计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在考虑如何理李严问题了,因为这个钉迟早要掉。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诸葛亮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呢?就是四个字,依法治国,我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犯了刑律就分谁。尤其是像李严这样的、大腕,腕儿级的人,那你不能随便把他废掉啊,你也只能绳之以法。既然是依法治国,既然是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那么你就必须到公开、公正、公平,必须到执法如山。不能因人废法,不能徇情枉法。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难想象到,谡这个事情给诸葛亮是了多大个难题。我们也不难想象那些反对派,那些明的反对派和那些暗的反对派,那些不满的、不服的、心里嘀咕的,那些睁大了睛,里面都要挑骨,拿着放大镜、显微镜在找诸葛亮病的那些人,他们会怎么样。想都想象得来,看闹嘛,看笑话嘛,看你怎么嘛,你不是执法如山吗?你不是依法治国吗?你不是令行禁止吗?你不是公开、公正、公平吗?好嘛,你的人事了嘛,看你怎么着吧。你要是法外施恩、网开一面,对不起,下回我们也得这样。
所以这个时候诸葛亮没有办法。对于谡的理只能是四个字,从重从快。也就是说诸葛亮只能壮士断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迫不得已刀来,一刀砍向自己的胳膊,就是把谡杀了;一刀砍到自己的心里面去了,非常地痛心。因为他这样完全不是他的本意啊,谡是亲信,谡是人才,谡有威望,而且谡的这个罪也没有到了非杀不可的程度,完全是可以不杀的,比方说让他带罪立功、军前效力,等等分办法。但是为了大局,为了蜀汉的安定团结,为了一步地摆平这三关系,严格地实行和实施依法治国,不得不杀掉自己心的人。所以我讲,读书读到这个地方,我觉得我都是恨不得与武侯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