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让我们明白,十八岁的孙权接过了兄长孙策留下的割据政权,其实也就是坐到了一个火药桶上。稍有不慎,这个火药桶就有可能爆发,孙策之死带来的“地动山摇”就有可能变成“地烈山崩”那么孙权究竟是如何走困境,如何渡过这个危机的?谁会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呢?
还有外困。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北方袁绍和曹正在打官渡之战,这一战不谁赢谁输,对孙权都不是什么好事,不谁赢了,下面就要来收拾他孙权了。何况孙权的隔还有一个刘表,刘表的大将江夏太守黄祖就挨着孙权的地盘,孙就是刘表的大将黄祖杀死的。所以孙权接班的时候,他的情况是什么呢?远有敌,近有世仇,内存忧患,无寸功。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什么功劳都没有立,凭什么主?有那么多老将呢。所以孙策去世以后,孙权哭个没完,他没有办法不哭。因为他实际上接手的是一个手的山芋,有像诸葛亮接蜀汉政权。我讲过诸葛亮接蜀汉政权的时候,蜀汉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刘备建国基础不牢,夷陵战败地动山摇,是不稳定的。这个话同样适用于孙权,我们也可以说这样十六个字:孙氏吴,基础不牢;老大一死,地动山摇。本就镇不住。
那么孙权又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呢?这就得益于两个人,张昭和周瑜。就在孙权哭个没完、一筹莫展的时候,张昭和周瑜像两擎天大,帮孙权把这片天起来了。张昭走到孙权的跟前,对孙权说:孝廉啊,…孙权当时是举了孝廉的,…现在是哭的时候吗?想想看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周围到都是豺狼,小将军要是哭个没完,那是开门揖盗了。再说了,一个接班人,重要的是继承父兄的事业,把它们发展壮大,而不是婆婆妈妈没完没了得哭,像个匹夫匹妇似的,打起神来!然后让孙权换上衣服,亲自扶孙权上,摆开仪仗队,让孙权去巡视三军,让所有人都知我们这个集团有新主了。然后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率领所有的手下立孙权为主。这是张昭。那么周瑜呢?周瑜从外地赶回吴县,从此留在孙权旁边帮助他。而且因为当时孙权的职务他不过是一个将军,不是君主,所以当时手下的人还有那些宾客们对于孙权的礼节是比较简慢的,也就是下级对上级的那样一礼节而已。而周瑜带行臣礼,就带把孙权看作君主,自己臣,这样来支持孙权。
内忧。《三国志·吴主传》讲到了孙权接班时的那个形势,是什么呢?是边远地区的人民没有臣服,就指的是山越,就是指当时江东还有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是不服的。江东世族呢?它这个原话叫“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实际上意思就是说,江东这些世家大族也是不合作的、不支持的。而一些北方来的亡的那些士人是持观望态度的。事实上甚至孙权接班以后有个庐江太守叫李术的他还果然就造反了,他上宣布不服从孙权的领导,而且专门招降纳叛,谁不服从孙权的领导跑他那儿去他都收留。所以这是内忧。
而这个意义非常地重大。这个意义为什么重大呢?我们来看一下孙权的政治地图。东吴政权和蜀汉政权一样,也是由三力量组成的。蜀汉政权讲过了,三政治力量,第一个是刘备代表的或者说刘备、诸葛亮代表的荆州集团,第二个是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第三个是以谯周等人为代表的益州集团。它这三力量是像尾酒一样的三个层面,荆州集团是最层,东州集团是中层,益州集团是底层,这是蜀汉政权的情况。那么东吴政权呢?东吴政权也是由三政治力量组成。
这三政治力量,第一是孙、孙策留下的这些人,是孙和孙策当年在江西发展,然后带到江东来的,我们称为淮泗军事集团,简称“淮泗将领”那么这一分人又包括两分,一分是孙旧,有程
跟孙权说得很清楚,说这个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如果说是要得人心、保江东,这个哥哥不如你。就是孙策也知不能这样杀下去了。第二就是孙策托孤于张昭,而且跟张昭说了这样的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就是我这个弟弟老二他如果抵挡不住的话,就请先生取而代之。后面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怎么说的呢?这样的话,即便不能成功“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缓步西归也没有什么关系。很重要的这样四个字:缓步西归。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孙权在江东立足不了,请张昭先生带领我这个队回江西去,咱不在江东待了。“缓步西归”那个“归”字是非常重要的,回江西去啊,也就是自己也不认为是江东的,江西才是据地。所以是势孤。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