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你去看孙权对曹的称呼一会儿是曹公如何如何,一会儿是老贼如何如何,他变好几回了,本不在乎。第三个不在乎呢,不在乎政权属,就是他不在乎他的政权是属于士族地主阶级,还是属于庶族地主阶级,他不在乎,他只在乎一条,姓不姓孙,姓孙就行,所以他在江东成了气候。因为毕竟曹是汉相,刘备是皇族,孙权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能成气候呢?与这个有关系。所以鲁肃和孙权之间有默契,君臣之间有一默契,但是鲁肃也有可怜,就是他死了以后得了个三七开的评价,孙权评价周瑜、鲁肃、吕蒙,对陆逊讲的,对周瑜的评价是最的,对鲁肃是三七开的,为什么那么说?鲁肃不该要我借荆州,那鲁肃为什么要借荆州呢?鲁肃他是现实主义者,他就考虑到这个时候你不联合刘备你对抗不了曹当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的,该借不该借我现在也不想说这个问题,我只是说这两个人是现实主义者。
画外音:以上易中天先生用科学的历史观为我们分析了曹与荀彧都是理想主义者,孙权与鲁肃都是现实主义者,这两对君臣之间又各有各的矛盾,而三国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刘备与诸葛亮,一般认为他们两个人是如鱼得,君臣之间最信任,要不然怎么会有永安托孤的历史佳话呢,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该如何历史地评价刘备与诸葛亮呢?
刘备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呢?两个字:微妙。如鱼得有没有,有一,不多,什么时候?隆中之对之后是如鱼得的,赤之战以后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是有理想的人,刘备有什么呢?有抱负。曹叫有理想但是无蓝图,曹有一个朦胧的想法,他不知该怎么他摸着石过河,所以他挨骂最多。诸葛亮是有理想有蓝图,他有一个《隆中对》,然后井井有条地在实施,得非常漂亮。孙权他没有,他有一个目标,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刘备有什么?有抱负,信大义于天下,实际上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他也不知他该什么,他只知我刘某人男汉大丈夫我得一番事业来,我不能白活在世界上啊。他以他在刘表的那个地方跟刘表着泪说:你看我的大都长赘来了,这一把年纪了怎么办。因为四十多岁在古人已经是老人了,在古时候,他有一个抱负,他没有目标,没有蓝图,谁给了目标、蓝图,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让刘备豁然开朗,原来我刘某人还可以这样啊,那好,那我就,兄弟你呢,帮我筹集粮草吧。赤之战以后诸葛亮才正式担任的职务叫军师中郎将,任务是什么?调集赋税以充军实,就是总后勤长兼总装备长再兼财政长再兼军需长,真正的去夺取天下刘备带的是别人,蜀带的是庞统,汉中带的是汉正,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各解释,一般都说兵未动,粮草先行啊,这个粮草问题是很重要的。你比方说当时刘打天下的时候,萧何就是这个事情,最后刘评定功臣谁评第一,萧何第一,对不对?刘对那些生死的将军说好比是打猎,一个猎狗去追兔,最后功劳是谁的猎人的,你们这些打仗的就是功狗,萧何是功人。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诸葛亮当然也是功人他不是功狗,但是我总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这个人太正派了,诸葛亮人很正派,庞统和法正两个人不好说了,你看刘备川的时候去夺刘璋的地盘,这说起来是不够义的,你们都是宗室,姓刘的,人家请你来帮忙,你把人家地方占了,这讲得过去吗?庞统怎么解释,说他这个房他反正也守不住,我们不去拿了曹就拿了,那与其给我们还是给曹呢?这是第一笔帐。第二个,我们得了益州以后封他个大官不就行了吗?这什么话嘛,这等于人家一栋别墅请你去客,然后你变成别墅主人了说分大房给他,这话诸葛亮肯定说不来的啊。但是这个时候需要这样的人,那个法正就更糟糕了,他是那个别墅的家,别墅的主人说请刘备来住住,法正说你把那个主要了,把这个别墅得了,你说这都是什么人?但是这个时候刘备就需要这样的人,不是这样的人他下不了手,他夺不了地方。所以我们看刘备蜀带的是庞统,刘备征汉中带的是法正,关羽攻襄樊诸葛亮一句话没说,连他赞成反对我们都不知,最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是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只知他事后说了一句如果法正在就好了,法正一定能拦住主公不让他发动这场战争,请大家想一想,在这一段时间内诸葛亮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实际上诸葛亮一生当中还有很多不解不谜,有哪些不解之谜呢?请看下集《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