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年幼的女儿穿着艳丽的衣裳前去探视,也不顾规的肺结
病是否会传染给女儿。有关
规与陆羯南的关系,
规与始终尽心尽力照顾他的母亲、妹妹的关系,以及
规的疾病观等问题,现在还有许多值得重新研究。我经常想起
规在最后的日记《仰卧漫录》中批评妹妹律的那段话。
律乃不通情理之女人,乃无情无义如铁石心之女人。看护病人虽尽义务,却无同情
藉病人之心。虽遵从病人之吩咐,却不知言语委婉…虽时常晓谕其同情之说,然无同情之心者焉知同情,徒劳无益。纵心中不快,亦无可奈何,别无他策。
我理解规所说的“同情”就是以发自内心的情绪积极地推测对方内心的一
力量。这样,
规的“同情”就与像我这样在文学领域工作的人最注重的词汇“想像力”相近。如果把“想像力”这个词再对照一下护理人的
神世界,我就会想起卢梭在《
弥尔》中关于教育的那句话:“仅仅一个人的想像力就使我们
受到别人的痛苦。”
规在日记里记述的那些话,与其说是对妹妹护理的不满,不如说是自己对护理病人的
本方式的见解。在那些话语里,包
着
规对妹妹婚姻不幸的同情,也包
着对她倔
格的些许担心。但是,在别人的
里,妹妹的确竭尽全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中的
规。
规在写这则日记的前后,还写过一篇随笔,谈论日本女
怎么才能以积极自发的心态去照顾病人。换成卢梭的话,就是日本女
怎么才能对痛苦的别人
有想像力。这篇随笔
有简洁明快的逻辑
,而且语调
朗轻快。
规思考的结果,得
日本也需要对女
行教育的结论。
从整个过程来看,患病的规起先大动肝火,对什么都看不顺
,气恼发怒,但过后觉得不好意思。大概他从一开始就知
自己对妹妹的这
盛气凌人的态度不对,于是写了这篇随笔,虽然是刊登在报纸上,但谅必妹妹不会
上看到,文中暗示自己向妹妹伸
和解之手。
其实规发火的直接原因很简单:“例如病人连喊‘想吃糯米团
’,她却充耳不闻,毫无反应。若有同情之心,病人想吃之
,应即刻买来,然律从未如此。故若想吃糯米团
,只得直接命其‘买糯米团
来!’对于直接命令,她绝不敢违背。”
正冈律长期照顾卧病的哥哥,与母亲一为哥哥送终后,果真
女
教育学校学习,似乎没有成家,但成为教师,确立了自立的人生
路。时隔一段以后,也许她是最
刻地阅读
规日记、随笔的一个人。妹妹为了对死去的哥哥的回忆而实现和解,该是多么
好啊。
我认为,积极的同情、想像力的发挥对于弱智儿,对于照顾他的家人、医生、护士以及康复中心的护理人员,更有特殊的
义。因为在告诉别人希望为自己
什么之前,本人并不知
需要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