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沟;在战略要地、通要,规划建立城镇,规模不小于千人。官府先在城中修建房屋,准备农,再召募百姓来边城居住,赦免罪名,赏给爵位,免除应募者全家的赋税劳役,并向他们提供冬夏季衣服和粮,直到他们能生产自足时为止。如果崐不给边民众优厚的利禄,就无法使他们长期定居在这片危险困苦的土地上。匈侵,有人能从匈手中夺回所掠财,就把其中的一半给他,由官府为他赎买。边的百姓得到这样的待遇,就会邻里街坊相互救援帮助,冒死与匈搏斗。他们这样,并不是对皇帝恩德想有所报答,而是要想保全亲戚邻居,贪恋财产;与那些不了解本地地形并且对匈心怀畏惧的东方戍卒相比,他们防御匈的功效要一万倍。在陛下当政之时,迁徙百姓以充实边防,使远方没有屯戍边境的徭役;而边的居民,父相互保护,免受被匈俘虏的苦难;陛下这样,利益传到后世,得到圣明的名声,这与秦征发满怀怨恨的百姓去戍守边疆,是不能相比的。”
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招募百姓迁往边定居。
晁错再次上书说:“陛下召募迁徙的百姓以充实边,使屯戍的徭役越发减省,运输费用更加减少,这是对百姓很大的恩惠。下级官吏的表现如果真能与陛下对百姓的厚惠相称,遵奉陛下的法令,对迁来的应募百姓,照顾其中的老弱,厚待其中的壮士,争取他们的拥护而不去欺凌他们,使先来的人安居乐业而不思念自己的故乡,那么贫民就会到羡慕,相互劝勉前往边了。臣听说古代明君迁徙百姓,要先察看当地是否调和,品尝泉是否甘可,然后再营造集镇、修筑城池,设计乡里、划分住宅地,先为百姓修筑房屋,置,百姓到达后有可居住的房屋,有可使用的。这正是百姓不留恋故乡而相互勉励迁往新居的原因。官府在迁徙的新居住区设置医生、巫神,为百姓医治疾病,主持祭祀。百姓得以男女婚,生老病死相互照顾,坟墓相互依靠,栽树木,喂养六畜,屋房完备安全。这样正是为了让百姓乐于长期定居此地。
“臣又听说古代明君为了防御敌人侵,在沿边境的各县创设如下建制:每五家为一伍,设置伍长;每十个伍的民为一里,里设置有假士;每四里为一连,连有假五百;每十连为一邑,邑设置假候,都选择邑中贤才里有保护能力、熟悉地形、了解民心的人担任这些职务;安居本地就教民众学习箭,临边境就教民众学习防御敌人。军事编制形成于内,军事政令就能在外有效地发挥作用。百姓训练有素,不许他们随便迁移,年幼时一同玩乐,成年后共事。夜间战斗,只要听到声音就能互相了解,足以相互救援;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就足以相互识别;友之心,足以使他们生死与共。在此基础上,朝廷再以厚赏奖励,以重罚威,百姓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了。所迁徙的百姓如果不是壮有力的人,只能虚耗衣服粮,不能用于充实边防;百姓虽然壮有力,但如果没有好官去治理,也不会有功效。
“陛下拒绝与匈和亲,我私下估计他们冬季会向南犯;边境一旦大治,就可以重创匈,使他们终不振恢复不了元气。如果想树立汉朝廷的威名,就应该在秋季匈刚纵兵侵时就给以痛击;假若匈来犯而不能打败他们,使他们得志而去,以后就不容易降服了。”
晁错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因辩才而得到太的信,太家里称他为“智”
前十二年(癸酉,公元前168年)
冬季,十二月,黄河在酸枣县决,向东冲溃了金堤,淹没东郡;朝廷大量征发士卒堵决。
季,三月,朝廷宣布废止关隘检查制度,吏民行不必带证明份的符传。
晁错对文帝说:“英明的君主在位,百姓不受饥寒的折磨,这并不是君主能亲自耕作供给百姓,亲自织布为百姓衣服,而是君主为百姓开辟了生财之路。所以尧遇到九年的大涝灾,商汤七年的大旱灾,而全国并没有被抛弃的病饿者,其原因就在蓄 积多而预先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海内大一统,土地之广、人之众,不亚于商汤和夏禹时代,再加上没有持续几年的旱涝天灾,但蓄 积却没有那时多,原因何在?是因为土地还有余力没有利用,百姓还有余力没有发挥;可生长谷的土地还没有全开垦,山林川泽的财富还没有全开发,不从事生产而消耗粮的游民还没有全回归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