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有天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夏仁暴,大小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陈氏何反受?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石、慕容、苻、姚、赫运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若以有德者为正邪,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秋》立褒贬之法,拨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壹九州,传祚于后,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之制以临之。其余地丑德齐,莫能相壹,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之,彼此均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天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运,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臣司光曰:上天养育黎民百姓,但们却不能理自己,需要推君主来统治。如果这些人能够制止暴行,除去坏人,保障百姓的正常生活;奖赏善良,惩罚邪恶,使社会不发生动,才是名符其实的君主。所以夏、商、周三代以前,天下的诸侯国,岂止一万个,能够统治民众,祭祀土地、五谷之神的人,统统被称之为君主。集结万国而加以统治,创立制度,发布号令,天下无人敢违抗的人,被称之为王。王的威德衰落了,大的国君能够统帅各路诸侯,维护王的威信,便被称作霸。所以自古以来,天下混的时候,诸侯们便依靠武力互相争夺,长期没有王的时代,也是很多的。秦焚毁书籍,坑杀儒生,汉朝兴起后,有些学者开始推演金、木、、火、土五德的相生相克,认为秦朝的帝位是不正统的“闰”位,在“木德”和“火德”之间,能够称作“霸”,却不能称“王”,于是兴起了“正”和“闰”,即正统与非正统的争论。汉朝政权被颠覆,现了三国的鼎足而立。在此之后的晋朝又失去了控制全国的能力,五个胡族扰得中原大。南朝宋和北魏以后,南方和北方被分而治之,各写自己的国史,互相排斥,彼此攻击,南方人底毁北言人为“索虏”,北方人辱骂南方人为“岛夷”朱温取代唐朝政权,全国分裂,沙陀人李存勖汴京,建立后唐政权,把朱温比作篡夺夏朝政权的有穷氏和取代西汉政权的王莽新室,其历法和纪年,都弃而不用,这都是包藏私心的偏颇心理,不是于为天下人着想的至公之论。臣下愚昧,不足以辨清以前的那些朝代,哪个是“正”哪个是“闰”,但是我私下以为,如果不能使全国统一,这样的君主,就是只有“天”之名,而无“天”之实。虽然因为时代不同,这样的政权有“华”与“夷”、仁厚与暴、大与小、与弱的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与古代的列国没有什么不同,怎么能够唯独尊崇一个政权为正统,而认为其余的都是窃国的伪政权呢?如果以上下替的政权为正统,那么南朝的政权继承谁的?拓拢氏的北魏又继承谁的?如果以居于中原华夏这地的政权为正统,则匈刘氏、羯族石氏,鲜卑慕容氏、氐族苻氏、羌族姚氏、匈赫连氏,这些政权统治的区域,却都是五帝和三王的旧地。如果以有德的政权为正统,则蕞尔小国也会有贤明的君主,夏、商、周三代的时候,难就没有邪的君王吗?所以说“正”与“闰”的理论,从古至今,也没有人搞清它的真正涵义,并提无法反驳的确定不移的论据。我在这里所陈述的史实,只是说明国家的兴衰,着重讲述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内容,由读者自己去辨别善恶、得失,以作为警戒和劝勉;而不是《秋》那样,据大义对历史人作褒贬,以此引导混的社会走上正轨。谁是“正”,谁是“闰”,我不敢妄谈,只是据事业成就如实叙述罢了。周、秦、汉、晋、隋、唐这些朝代,都曾统一全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他们的后代虽然衰微,甚至颠沛离,但还是接替着祖宗的基业,有着继承恢复的愿望,而与他们争夺天下的人,又都是他们以前的臣属,所以仍然以君臣的关系来看待。对其余土地、威德、名号没有什么区别,原本就非君臣关系的政权,都以对待列国的方法来理,不厚此薄彼,也不抬一些人,贬低一些人,这才不会歪曲事实,接近公平。然而对国家分崩离析的时代,不能没有年、月、日等时间概念以陈述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据汉朝将帝位禅让给曹魏,晋朝又从曹魏接受皇位,以后传于南朝宋,至于陈,又为隋取代,唐传后梁,至于后周,又被大宋承袭下来。所以不得不使用曹魏、南朝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年号,以便于记载各国的史实,并非尊崇谁、鄙视谁,也没有“正”和“闰”之别。蜀汉昭烈帝刘备对汉朝而言,虽然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然而属关系太疏远了,已说不清有多少代,于什么名分和地位,就同南朝宋祖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李自称是唐朝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真假难辨,所以不敢把刘备与东汉光武帝刘秀继承西汉政权,东晋元帝司睿继承西晋政权相比拟,让他承继汉朝的遗统。
[5]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鄂曰武昌。
[5]孙权将吴的都城从公安迁徙至鄂,改鄂名为武昌。
[6]五月,辛巳,汉主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后,偏将军懿之妹,故刘璋兄瑁之妻也。立禅为皇太。娶车骑将军张飞女为皇太妃。
[6]五月,辛巳(十二日),汉王刘备册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吴皇后是偏将军吴懿的妹妹,已故刘璋的兄长刘瑁的妻。又立儿刘禅为皇太。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为皇太妃。
[7]太祖之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睿。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贵嫔有,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
[7]魏太祖曹邺城时,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见到袁熙的妻、中山人甄氏长得貌,很喜,太祖因此为他娶甄氏为妻,生曹睿。曹丕称帝后,安平人贵嫔郭氏受。甄夫人被留在邺城,不能相见,心情不畅,因而有怨言,郭贵嫔乘机谗毁甄夫人,文帝大怒,六月,丁卯(二十八日),派使臣命甄夫人自尽。
[8]帝以宗庙在邺,祀太祖于洛建始殿,如家人礼。
[8]魏文帝因为皇家宗庙在邺城,所以在洛建始殿祭祀太祖曹,一如祭祀家人的礼议。
[9]戊辰晦,日有之。有司秦免太尉,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肱,岂禹、汤罪已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
[9]戊辰晦(二十九日),现日。有关官员奏请罢免太尉,文帝下诏说:“现天灾和怪异的现象,那是上天在责备君主,如果把过错归于辅佐朝政的大臣,难符合夏禹、商汤归过于己的本意吗?现命令各级官员尽自己的职责。今后天地现灾祸,不要再弹劾三公。”
[10]汉主立其永为鲁王,理为梁王。
[10]汉王刘备立儿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11]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虽毙,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
[11]刘备为关羽的被杀耻辱,准备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说:“国贼是曹,而不是孙权。如果无灭掉魏,则孙权自然归服。如今曹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儿曹丕窃夺了汉朝的皇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上游,以利于征讨凶顽叛逆,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自带军粮,驱策战迎接陛下的正义之师。我们不应置曹而不顾,先和孙权开战。两国战端一开,不可能很快结束,这不是上策。”大臣中劝谏的人很多,汉王都不同意。广汉郡一个不愿为官的士人秦宓,上书陈述天时对蜀军必定不利,因此而被治罪狱拘押,后来才被赦免。
初,车骑将军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礼君而不恤军人。汉主常戒飞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也。”飞犹不悛。汉主将伐孙权,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张达、范杀飞,以其首顺奔孙权。汉方闻飞营都督有表,曰:“噫,飞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