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诏书所言。然而其国土狭小、贫瘠严寒,庄稼不能生长,民众熟习骑,
动无常,忽听大军来到,自量抵抗不过,如鸟惊兽骇,四散远逃,我们会连一人一
都见不到,虽然得到了这块空旷地方,但守住它毫无益
,这是不可
兵的原因之一。加之大海无际,洪
广,已有成山之难,海上肮行变化无常,大风大狼难以避免,转
之间,连人带船全被吞没,即使有尧舜的德行和智慧,也无法施展,有孟贲、夏育的勇敢和力量,也不能发挥,这是不可
兵的原因之二。还有,
郁的云雾罩在天空,咸苦的海
蒸发在下面,极易使人生脚气病,互相传染,凡在海上肮行的人,很少有人不生此病,这是不可
兵的原因之三。上天生
神明的圣人,当运用时机削平动
,使人民康盛,社会富足。而今敌逆就要灭除,海内将要平安,却要违背既定的大政方略,自寻至危的困阻,忽视国家的安危,发
一时的气愤,既不是有利于国家的大计,又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的举动,实在是群臣所以坐卧不安,吃饭不香,睡觉不稳的原因。”
选曹尚书陆瑁上疏曰:“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为越海求,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期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至计也。又后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
理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使
者
取,次当守船,又次远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单步负粮,经远
,贼地多
,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
齿相济;若实了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乘间而起,恐非发之长虑也!”吴主未许。
选曹尚南瑁上书说:“北方的魏与我国土地相接,如果稍有空隙,就会乘机而。我们所以要渡越大海,求购
匹,违心结
孙渊的原因,是为解决
前的
荒之急,除掉魏这一心腹之患。现在反而要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因一时气忿改变规划,一时激动兴师动众,这才是狡猾的敌人愿意听到的,而绝不是我大吴最好计策。还有,兵家战术,在于使敌人疲劳,以逸待劳,得失之间,察觉与不察觉则大不相同,况且沓渚县离公孙渊路途还很遥远,如大军到达,也要把兵力一分为三,让
格
壮的士兵向前
攻,稍差的守卫船舰,最差的运送粮
。大军人数虽然很多,但难以全
用上。加之靠步行背粮,长途跋涉
故境,那一带战
众多,能够随时截击我们。如果公孙渊狡猾
许,与魏并未断绝关系,我们大军
动之日,他们就会如同
齿,互相援助;如果确实孤立无援,因为惧怕而远逃,或许也难很快消灭,我们对他的惩罚及于北方荒野,而国内的山越叛民乘机四起,这恐怕也不是万全的长久这策。”吴王没有同意。
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
雄已除,天下无事,从容庙堂之上,以余议议之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盘互之时,率须
固本,
力惜费,未有正于此时舍近治远,以疲军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于时天下安,百姓康阜,然汉文犹以远征不易,告喻而已。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未家以渊为先。顾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天下幸甚!”吴主乃止。
陆瑁再次上书说:“战争,固然中古代用来诛杀暴、威镇四方蛮夷的行动。然而战事要在
雄已经灭除,天下太平无事,在朝廷之上从从容容地充分讨论之后才可
行。至于在中原战
不断,九州之地各自盘踞相互为敌之时,大都须将本国的
本大业加
加固,
护人力,珍惜财
,没有偏在这时舍近治远,使军队疲的,从前尉佗叛逆,僭号称帝,当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富足,可是汉文帝仍然认为
兵远征并不容易,只是派陆贾前去劝喻而已。而今首恶元凶还未消灭,边境地区不断报警,不宜先去讨伐公孙渊。愿陛下抑制盛怒,任用计谋,暂息六军,秘密策划,以后再去图取,则天下万幸!”吴王这才罢休。
吴主数遣人谢张昭,昭固不起。吴主因
,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吴主烧其门,
以恐之,昭亦不
。吴主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
共扶昭起,吴主载以还
,
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吴王多次派人问张昭,向他
歉,张昭始终不
来。吴王有次
,经过张昭家门呼唤他,张昭声答病重。吴王让人火烧张昭家门,想要恐吓张昭,张昭也不
来。吴王便让人把火来掉,在门中长时间等侯,张昭几个儿
一齐扶张昭起床,吴王自己的车把他拉回
,
切地责备自己,张昭不得已,然后参加朝会。
初,张弥、许晏等至襄平,公孙渊图之,乃先分散其吏兵,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
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玄菟在辽东北二百里,太守王赞,领
二百,旦等皆舍于民家,仰其饮
,积四十许日。旦与群等议曰:“吾人远辱国,自弃于此,与死无异。今观此郡,形势甚弱,若一旦同心,焚烧城郭,杀其长吏,为国报耻,然后伏死,足以无恨。孰与偷生苟活,长为囚虏乎!”群等然之。于是
相结约,当用八月十九日夜发,其日中时,为郡中张松所告,赞便士众,闭城门,旦、群、德、
皆逾城得走。时群病疽疮著膝,不及辈旅,德常扶接与俱,崎岖山谷,行六七百里,创益困,不复能前,卧草中,相守悲泣。群曰:“吾不幸创甚,死亡无日,卿诸人宜速
,冀有所达,空相守俱死于穷谷之中,何益也!”德曰:“万里
离,死生共之,不忍相委。”于是推旦、
使前,德独留宋群,采菜果
之。旦、
别数日,得达句丽,因宣吴主诏在丽王位
及其主簿,给言有赐,为辽东所动夺。位
等大喜,即受诏,命使人随旦还迎群,遣皂衣二十五人,送旦等还吴,奉表称臣,贡貂
千枚,
十
。旦等见吴主,悲喜不能自胜。吴主壮之,皆拜校尉。
最初,张弥、许晏等到达辽东襄平,公孙渊打算消灭他们,于是拆散他们的官兵,把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等及
兵六十人安置在玄菟。玄菟在辽东以北二百里,太守王赞
辖二百
人家。秦旦等都居住在民家,靠他们供给饮
,住了四十多天。秦旦与张群等商议说:“我们远在异域,辜负了使命,被弃于此地,与死无异。现观察此郡,防守十分薄弱,如果我们一旦齐心,放火焚烧城廓,杀死他们的官吏,为国家报仇雪耻,然后一死,也足以无恨了。这比苟且偷生,长久地
囚犯活着怎么样!”张群等都赞成。于是暗中相互约定,当在八月十九日夜里起事。那天中午,被郡中人张松告密,王赞便集合起
众,关闭城门,秦旦、张群、杜德、黄
全都爬过城墙逃
。当时张群膝盖生疮,跟不上别人,杜德常常搀扶照应他一起走,山路程崎岖不平,走
六七百里,伤势更加严重,不能再向前走,躺在草丛中,互相守悲伤
泪。张群说:“我不幸伤得厉害,离死没儿天了,你们几位应该加
向前赶路,指望有个去
,白白地守着我都会死在
山穷谷之中,有什么益
!”杜德说:“万里
离,生死与共,怎么能忍心抛弃你!”于是推
秦旦、黄
在前先行,杜德一人留守张群,采集野菜、山果给他吃。秦旦、杜德离开了几天,到达
句丽国,随机宣称吴王给
句丽王位
及其主簿颁下诏书,谎称赏有赐品,都被辽东所劫掠。位
等非常
兴,随即受诏,下令使人跟随秦旦返回迎接张群,又派遣差役二十五人,护送秦旦等返回吴国,上表称臣,
贡貂
一千张,
十件。秦旦等见到吴王,悲喜
集,不能自制,吴王也被他们
动,都提升为校尉。
[8]是岁,吴主兵
围新城,以其远
,积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
谓诸将曰:“孙权得埕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
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乃潜遣步骑六千,伏
隐
以待之。吴主果上岸耀兵,
伏兵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
死者,吴主又使全琮攻注安,亦不克。
[8]这一年,吴王动大军打算围攻新城,但因远离
域,停泊二十多天,不敢下船上岸。满
对将领们说:“孙权得知我们迁移城址,必定在他的
众中说了狂妄自大的话,如今大举
兵而来,是想求得一时之功,虽然不敢到城前攻击,也必当上岸炫耀武力,显示实力有余。”于是秘密派遣步、骑兵六千人,埋伏在
隐蔽的地方等待。吴王果然率军上岸炫耀,满
伏兵突然起而袭击,斩杀吴兵数百,吴兵中也有
中淹死的。吴王又派全琮攻打六安,也没能攻下。
[9]蜀降都督张翼用法严峻,南夷豪帅刘胄叛。丞相亮以参军西
忠代翼,召翼令还。其人谓翼宜速归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代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分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
忠因其成基,破胄,斩之。
[9]蜀国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峻,南方夷人首领刘胄起兵叛。丞相诸葛亮命参军
西人
忠接替张翼,调张翼返回。他的
下告诉张翼应即速返归接受
罚,张翼说:“不对,我是因为蛮夷叛
,没有能力平息,因此被召回。可是,接替我的人还没有到达,而我正
临战场,应当转运粮
积存谷米,作为消灭叛敌的资本,怎么可以因罢黜的缘故而使国家的军务荒废呢?”于是统筹兼理毫不松懈,
忠抵达后才
发返回。
忠利用张翼打下的基础,击败刘胄,并杀了他。
[10]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
,远米集斜谷
,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10]诸葛亮鼓励发展农业,训练军队,制作木、
为运载工
,运粮集存在斜 谷
,修整斜谷屯积军粮和
资的仓库;百姓和士兵得以休息,前后三年,才动用他们。
二年(甲寅、234)
二年(甲寅,公元234年)
[1],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
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
[1]季,二月,诸葛亮倾十万大军从斜谷
兵攻魏,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同时大举
兵。
[2]三月,庚寅,山公卒,帝素服发丧。
[2]三月,庚寅(初六),山公刘协去世,魏明帝
穿素服发丧。
[3]已酉,大赦。
[3]已酉(二十五日),大赦天下。
[4]夏,四月,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