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丞相王导请求允准,太尉郗鉴评议认为:“资财用不足,不能大举行动。”
太常蔡谟议,以为“时有否泰,有屈伸,苟不计弱而轻动,则亡不终日,何功之有!为今之计,莫若养威以俟时。时之可否系胡之弱,胡之弱系石虎之能否。自石勒举事,虎常为爪牙,百战百胜,遂定中原,所据之地,同于魏世。勒死之后,虎挟嗣君,诛将相;内难既平,翦削外寇,一举而金墉,再战而禽石生,诛石聪如拾遗,取郭权如振槁,四境之内,不失尺土。以是观之,虎为能乎,将不能也?论者以胡前攻襄不能,谓之无能为。夫百战百胜之而以不一城为劣,譬如者百发百中而一失,可以谓之拙乎?
太常蔡谟议论,认为:“时机有利与不利,有伸有屈,如果不考虑弱的形势轻举妄动,那么会迅速败亡,有什么功业!当今之计,不如自蓄威势,等待时机。时机的可否在于胡虏的弱,而胡虏的弱又在于石虎的能力。自从石勒起兵,石虎便经常充当武将,百战百胜,于是平定中原,所占据的地域,与当年的魏国相当。石勒死后,石虎挟持继位的君主,诛戮将相。平定内之后,又翦灭和削弱外寇,一举攻取金墉,再战便擒获石生,诛杀石聪如同路拾遗,战胜郭权如同振毁槁木,四周国境之内,不失尺土。由此看来,石虎是有才能呢,还是没有才能呢?论议者因为过去胡虏攻襄不能取胜,便认为他无能为力。然而百战百胜的敌却因没有攻取一城就以为低劣,好比箭的人百发百中,只有一次失误,能够说他拙劣吗?
且石遇,偏师也,桓平北,边将也,所争者疆易之士,利则,否则退,非所急也。今征西以重镇名贤,自将大军席卷河南,虎必自帅一国之众来决胜负,岂得以襄为比哉!今征西与之战,何如石生?若城守,何如金墉?阻沔,何如大江?拒石虎,何如苏峻?凡此数者,宜详校之。
“况且,石遇的军队只是赵的偏师,桓宣是位戌边的将领,他们争夺的是疆土的伸缩,有利就,不利则退,不是迫的问题。现在征西将军庾亮,以重镇名贤的地位和份亲自率领大军试图席卷黄河以南,石虎必定亲自率领全国之众前来一决胜负,哪能与襄之战相比呢!现在征西将军想与石虎战,比起石生如何?如果想据城固守,比起金墉城如何?如果想依仗沔的天险,比起大江又如何?如果想抗拒石虎,比起抗拒苏峻又如何?凡此,应当仔细考校。
石生猛将,关中兵,征西之战殆不能胜也!又当是时,洛、关中皆举兵击虎,今此三镇反为其用;方之于前,倍半之势也;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当其倍,愚所疑也。苏峻之不及石虎、沔之险不及大江;大江不能御苏峻而以沔御石虎,又所疑也。昔祖士稚在谯,佃于城北界,胡来攻,豫置军屯以御其外。谷将熟,胡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烧谷而走。如此数年,竟不得其利。当是时,胡唯据河北,方之于今,四分之一耳;士稚不能捍其一而征西以御其四,又所疑也。
“石生是猛将,拥有关中的锐士兵,庾亮若要攻击恐怕难以取胜。再说那时洛、关中都起兵攻击石虎,现在这三镇反而被石虎所用。比起从前,石虎现在实力有超一倍的势。石生不能抵挡相当现在一半的实力,而征西将军却想抵挡超当年一倍的力量,这是我所疑惑的。苏峻的大比不上石虎,沔的天险比不上大江,大江都不能阻挡苏峻,却想依靠沔抵挡石虎,这又是令人怀疑的。当初祖逖驻守谯,在城北边垦茺田,担心胡虏来攻,预先设置军屯在外围阻挡。谷快要成熟时,胡虏果真前来,壮丁在外围争战,老弱在内收获,许多人手持火炬,战况急时来不及收获,就焚毁庄稼逃走。如此多年,最终也没有得到屯田的利益。在那个时候,胡虏只占据了河北,比起现在,只是四分之一而已。祖逖不能抵御当初的一,而征西将军却想抵御现在的四,又是令人疑惑的。
然此但论征西既至之后耳,尚未论路之虑也。自沔以西,急岸,鱼贯溯,首尾百里。若胡无宋襄之义,及我未阵而击之,将若之何?今王土与胡,陆异势,便习不同;胡若送死,则敌之有余,若弃江远,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惧非庙胜之算。”
“然而,这还只是讨论征西将军到达中原以后的情况,还没讨论路途方面的忧虑。沔以西,急岸,舟船只能溯鱼贯而上,往往首尾相衔百里。如果胡虏没有宋襄公不攻击半渡之人的仁义之举,乘我方军队尚未列阵时攻击,后果将会怎样?现在我们与胡虏,陆地势不同,熟悉的技能也不同,胡虏如果前来送死,那么我们战胜他们有余力;如果要放弃长江向远方发,用我们的短攻击敌人的长,恐怕这不是胜于庙堂之中的成算。”
朝议多与谟同。乃诏亮不听移镇。
朝廷的评论大多与蔡谟相同,于是成帝下诏不让庾亮转移镇守地。
[4]燕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寇将军慕舆袭赵辽西,俘获千余家而去。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追之,评等与战,斩晃、支首。
[4]前燕国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寇将军慕舆攻袭赵的辽西,俘获民众一千多家后离去。后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人追击,慕容评等同他们战,斩杀呼延晃和张支。
[5]段辽谋反于燕,燕人杀辽及其党与数十人,送辽首于赵。
[5]段辽图谋反叛前燕国,前燕人杀死段辽及其门党几十人,把段辽首级送给后赵。
[6]五月,代王什翼犍会诸大人于参合陂,议都源川。其母王氏曰:“吾自先世以来,以迁徙为业;今国家多难,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无所避之。”乃止。
[6]五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在参合陂会见诸大人,商议定都于源川。母亲王氏说:“我们从祖先开始,就以迁徙为业,现今国家多难,如果修筑城郭定居,一旦敌寇犯,就没有躲避之了。”定都之事便告中止。
代人谓他国之民来附者皆为乌桓,什翼犍分之为二,各置大人以监之。弟孤监其北,君监其南。
代国人把别国民众前来归附的都称为乌桓,拓跋什翼犍把他们分成两个落,各自设置大人监察。兄弟拓跋孤监察北,儿拓跋君监察南。
什翼犍求昏于燕,燕王以其妹妻之。
拓跋什翼犍向前燕求婚,前燕王慕容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7]秋,七月,赵王虎以太宣为大单于,建天旌旗。
[7]秋季,七月,后赵王石虎任太石宣为大单于,树立天旌旗。
[8]庚申,始兴文献公王导薨,丧葬之礼视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故事,参用天之礼。
[8]庚申(十八日),始兴文献公王导去世,丧葬的礼仪比照汉代博陆侯霍光和安平献王刘孚的旧例,参用天的礼节。
导简素寡,善因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辅相三世,仓无储谷,衣不重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