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亲自去拓跋佗遗旁哀悼恸哭。
[13]冬,十月,庚申,立冬,初临太极殿读时令。
[13]冬季,十月,庚申(十四日),立冬,南齐武帝第一次亲临太极殿,开始阅读历书。
[14]闰月,辛酉,以尚书仆王奂为领军将军。
[14]闰十月,辛酉(十五日),南齐朝廷任命尚书仆王奂为领军将军。
[15]辛未,魏主如灵泉池;癸酉,还。
[15]辛未(二十五日),孝文帝前往灵泉池。癸酉(二十七日),返回中。
[16]十二月,柔然伊吾戍主羔帅众三千以城附魏。
[16]十二月,柔然汗国的伊吾守将羔率领三千名属献伊吾城池,归附北魏。
[17]上以中外谷帛至贱,用尚书右丞江夏李之议,上库钱五千万及诸州钱,皆令籴买。
[17]南齐武帝由于全国各地粮和帛的价格太贱,就采纳了尚书右丞、江夏人李的建议,拿国库库存的五千万钱和各州州库的现款,全用来购买粮。
[18]西陵戍主杜元懿建言:“吴兴无秋,会稽丰登,商旅往来,倍多常岁崐。西陵埭税,官格日三千五百;如臣所见,日可增倍。并浦南北津、柳浦四埭,乞为官领摄一年,格外可长四百许万。西陵戍前检税,无妨戍事;余三埭自举腹心。”上以其事下会稽,会稽行事吴郡顾宪之议以为:“始立埭之意,非苟蹴以取税也;乃以风涛迅险,济急利耳。后之监领者不达其本,各务己功,或禁遏他,或空税江行。吴兴频岁失稔,今兹尤甚,去之从丰,良由饥棘。埭司责税,依格弗降,旧格新减,尚未议登,格外加倍,将以何术!皇慈恤隐,振廪蠲调;而元懿幸灾榷利,重增困瘼,人而不仁,古今共疾!若事不副言,惧贻谴诘,必百方侵苦,为公贾怨。元懿禀苛刻,已彰往效;任以土,譬以狼将羊,其所举腹心,亦当虎而冠耳。书云:‘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言盗公为损盖微,敛民所害乃大也。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民也。窃见顷之言便宜者,非能于民力之外,用天分地;率皆即日不宜于民,方来不便于公。名与实反,有乖政。凡如此等,诚宜察。”上纳之而止。
[18]西陵戍主杜元懿建议说:“吴兴今年没有收成,会稽则是五谷丰登,所以,商贾们在这两地来来往往,比平常年份多了一倍。西陵埭的税收,朝廷规定是每天三千五百钱,但据我观察,该地每天的税收可以加倍。我请求,连带浦南北两个渡、柳浦四个堤坝,给我理一年,那么,除了原来的税收外,我还可以另外再多缴四百多万钱。在西陵戍守地前检查税收,并不妨碍正常的戍守。剩下来的那三个场,我自己选派可靠的人去负责。”武帝把这项建议给会稽郡研究讨论,会稽行事吴郡人顾宪之认为:“最初设立埭的意思,并不是要迫人民缴纳税务,而是因为江上风大狼急,危险很大,所以,为了救急和方便百姓才设立的。以后的负责官员并没有真正了解用意,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得有成效,所以,有的切断了其他路,只留下一个关;有的则对那些往来江上而未装货的船只也征税。考查吴兴的情况,这几年农业一直没有获得丰收,今年特别惨重,人们都纷纷逃走,到富有的地方去谋生,这的确是由于饥饿所迫而不得已背井离乡。堤坝的负责官员却仍向他们收税,并照标准,不肯不收一儿。旧有的税收标准近来已经有人认为应该减少,这一建议还没有决定是否采纳执行,但是,税收却又加倍增长起来,这将用什么办法呢?皇上恩慈,怜悯老百姓的痛苦,提打开粮仓,赈济人民,免除人民的田赋和其他杂税。但是,杜元懿却利用人民的苦难,贪图前的小利,一步加重人民的困苦。一个人没有仁之心,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他都会受到人们的痛恨!如果一旦照他的建议去,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他害怕朝廷的责罚、盘问,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向人民勒索,这样一来,就会为朝廷招来怨恨。杜元懿秉苛薄尖刻,以前已经有明显的事实,如果再把一个地方给他理,那就好像是让狼去领导羔羊。而且,他打算推选可靠的人,也不过是一些着帽的猛虎罢了。古书上说:‘与其有搜刮财产的臣,不如有偷盗财产的臣。’这是说,偷窃国家财产所造成的损害要稍微小些,而搜刮民财所造成的伤害更大。我又认为,所谓方便适宜,是说对国家来说方便,对百姓来说适宜。我私下察看了一下近来所提的所有有关方便适宜的建议,这些建议都不能提在使老百姓尽力之外,还要利用天时,竭尽地利,大上,这些建议都是前对百姓不合适,将来对朝廷也肯定是不利的。名与实是相对的,它违反施政的本。大凡像以上这类事情,实在是应该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武帝采纳了顾宪之的建议,没有轻举妄动。
[19]魏主访群臣以安民之术。秘书丞李彪上封事,以为:“豪贵之家,奢僭过度,第宅车服,宜为之等制。
[19]孝文帝向文武百官们询问安定人民的办法。秘书丞李彪呈上密奏,认为:“豪门富贵人家,奢侈挥霍没有限度。所以,对他们的住宅、车和衣服,都应该制定一个标准行理。
又,国之兴亡,在冢嗣之善恶;冢嗣之善恶,在教谕之得失。宗文成皇帝尝谓群臣曰:‘朕始学之日,年尚幼冲,情未能专;既临万机,不遑温习。今日思之,岂唯予咎,抑亦师傅之不勤。’尚书李欣免冠谢。此近事之可鉴者也。臣谓宜准古立师傅之官,以训导太。
“另外,一个国家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亡,关键在于帝王承继人是善良还是酷恶,而继任者的善恶,又在于教育训导的得失。文成皇帝曾经对文武百官们说:‘朕从前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年龄还小,心还不能专一。等到后来崐登上帝位,亲自日理万机了,又没有多余的时间温习以前的功课了。今天想起来,岂能说只是我个人的过错,也是师傅教得不严,不勤勉努力的结果。’当时,尚书李立刻脱下帽,请求分。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事,值得借鉴。我认为,应该以古代方法为准绳,也设立师傅这一官职,让他们专门引导太。
又,汉置常平仓以救匮乏。去岁京师不稔,移民就丰。既废营生,困而后达,又于国,实有虚损。曷若豫储仓粟,安而给之,岂不愈于驱督老弱糊千里之外哉!宜析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师度支岁用之余,各立官司,年丰籴粟积之于仓,俭则加私之二粜之于人。如此,民必力田以取官绢,积财以取官粟。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数年之中,谷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矣。
“另外,汉朝曾经在平时设置常平仓,遇到灾荒年月,就用仓中的粮救济灾民。去年,京城农作歉收,如果把老百姓都迁移到丰收富裕地区,这样既荒废了人民正常的生活劳作,又要面临艰难困苦、千里离的困境,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对于国家来说,损耗也很大。为什么不事先把粮储存起来建立粮仓,安安稳稳地发放给灾民?这难不比把老老少少驱赶到千里之外去乞讨糊更好些吗?所以,朝廷应该在州郡正常的税收中九分之二,将京城全年开支剩余的费用全拿来,分别建立理机构,在丰收时买粮,全储存在仓库里;遇上歉收年月,就可以加两分利卖给老百姓。这样一来,老百姓一定会努力田,用以购买官府的绢帛;积蓄钱财,用来购买官府的粮。丰收年月,就一直储存,等到灾年,就直接售给老百姓。几年之内,我们就会储存大量的粮,而且老百姓人人充足,即使是有什么灾荒,也不会造成多大灾难。
又,宜于河表七州人中,擢其门才,引令赴阙,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一可以广圣朝均新旧之义,二可以怀江、汉归有之情。
“另外,应该在黄河以南七州人民之中,选有才能的人,征召到京城,照中州官员任用的程序,照他们的能力分别加以任用。这样,第一,可以推广圣朝对新人、旧人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大义,第二,可以安抚长江、汉一带归附于圣朝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