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违。”拓跋禧回答:“上令而下从,有谁敢违抗呢?”孝文帝又说:“‘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能兴。’现今朕想要禁止使用鲜卑语,全改用汉语。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由于习已久,可以宽容他们不能一下就改换过来。但是,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人,凡在朝廷中任职者,不能允许他们仍然还讲过去的语言,如果有谁故意不改,就一定要降免其官职。所以,各位应当严加自戒。对此,各位王公卿士同意不同意呢?”拓跋禧回答:“无不遵从圣旨。”孝文帝接着讲:“朕曾经与李冲谈过这件事,李冲说:‘四方之人,言语不同,故不知应该以谁的为是;皇帝的人说的,就是标准。’李冲此话,其罪行应当死。”因此看着李冲又说:“你有负于社稷,应当命令御史把你牵下去。”李冲摘下帽磕谢罪。孝文帝又指责巡时留守洛的官员们:“昨天,朕望见妇女们还穿着夹领小袖衣服,你们为什么不遵行朕前的诏令呢?”这些官员们都磕谢罪不已。孝文帝继续讲:“如果朕讲的不对,你们可以当争辩,为什么上朝则顺从朕旨,退朝后就不听从呢?”六月己亥(初二),孝文帝下令:“在朝廷中不得讲鲜卑语,违背者免去所任官职。”
[10]癸卯,魏主使太如平城赴太师熙之丧。
[10]癸卯(初六),北魏孝文帝派遣太到平城参加太师冯熙的丧礼。
[11]癸丑,魏诏求遗书,秘阁所无,有益时用者,加以优赏。
[11]癸丑(十六日),北魏孝文帝发布诏令,搜求民间藏书,凡是朝廷秘阁中所无而又有益于时用的书,献者加以赏赐。
[12]魏有司奏:“广川王妃葬于代都,未审以新尊从旧卑,以旧卑就新尊?”魏主曰:“代人迁洛者,宜悉葬邙山。其先有夫死于代者,听妻还葬;夫死于洛者,不得还代就妻。其余州之人,自听从便。”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人。
[12]北魏有关官吏上奏:“广川王的妃埋葬在平城,而广川王今已去世,不知是广川王随他的妻回葬于平城呢?还是他妻随广川王移葬于洛呢?”孝文帝说:“凡是代京人迁移来洛的,死后应该全埋葬在邙山。如果丈夫先死在代京,那么妻死后可以送回代京安葬;如果丈夫死在洛,不可以送回代京随他的妻安葬。其他州的人,听从自便。”丙辰(十九日),孝文帝诏令:“迁移到洛的人死后,葬于河南,不得送回北边安葬。”于是,从代京迁居到洛的人全成为河南洛人。
[13]戊午,魏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依《汉志》为之。[13]戊午(二十一日),北魏改用长尺、大斗,其度量法度依照《汉书》中的记载制定。
[14]上之废郁林王也,许萧谌以扬州;既而除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谌恚曰:“见炊饭,推以与人。”谌恃功,颇预朝政,所选用,辄命尚书使为申论。上闻而忌之,以萧诞、萧诔方将兵拒魏,隐忍不发。壬戌,上游华林园,与谌及尚书令王晏等数人宴,尽;坐罢,留谌晚,至华林阁,仗执还省。上遣左右莫智明数谌曰:“隆昌之际,非卿无有今日。今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止可极此。卿恒怀怨望,乃云炊饭已熟,合甑与一人邪!今赐卿死!”遂杀之,并其弟诔;以黄门郎萧衍为司州别驾,往执诞,杀之。谌好术数,吴兴沈文猷常语之曰:“君相不减帝。”谌死,文猷亦伏诛,谌死之日,上又杀西王明,南海王罕,邵陵王贞。
[14]南齐明帝废除郁林王时,曾许诺萧谌为扬州刺史,但是事后却任命他为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萧谌心怀不满,怨恨说:“饭熟了,却推给别人吃了。”萧谌恃功自傲,颇有些预朝政事务,他想选用谁了,就命令尚书为其说话。明帝知之后非常有意见,因为萧诞、萧诔正率兵抵抗北魏,所以隐藏在心而不表示来。壬戌(二十五日),明帝游赏华林园,与萧谌以及尚书令王晏等几个人一起宴饮,喝得非常尽兴。宴席结束之时,明帝留下萧谌,让他最后离开,当他达到华林阁时,被皇帝边的武装卫士拘捕,押至官署。明帝派手下人莫智明去数说了萧谌的罪行,讲:“隆昌之时,如果没有你,我不会有今天。现在你们兄弟三人都被封上爵位,有两人担任了州刺史,朝廷报答你,已经是到了极。可是,你还是不满足,总是心怀怨恨,说什么饭作熟了,连锅送给别人去吃了。现在朝廷特赐你死。”于是,杀死了萧谌,他的弟弟萧诔也被杀。明帝又派遣黄门郎萧衍为司州别驾,去司州拘捕萧诞,并杀害了他。萧谌好术数,吴兴人沈文猷经常对他说:“您的命相不亚于帝。”萧谌死后,沈文猷也被诛死。萧谌被杀害的那天,明帝又杀害了西王萧明、南海王萧罕、邵陵王萧贞。
[15]乙丑,以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
[15]乙丑(二十八日),南齐任命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
[16]魏闾上言:“邺城密皇后庙颓圮,请更葺治;若谓已飨太庙,即宜罢毁。”诏罢之。
[16]北魏闾上书孝文帝说:“邺城供奉密皇后神位的庙已经倒塌,请求重新加以修缮。如果认为她已经享祭于太庙了,不必再单供神位,那么就应当把庙毁掉。”孝文帝诏令毁掉其庙。
[17]魏拓跋英之寇汉中也,沮氐杨馥之为齐击武兴氐杨集始,破之,秋,七月,辛卯,以馥之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
[17]北魏拓跋英侵犯汉中之时,沮的氐族落杨馥之帮助南齐,为南齐攻打武兴的氐族首领杨集始,打败了他。秋季,七月辛卯(二十四日),南齐任命杨馥之为北秦州刺史,并封他为仇池公。
[18]八月,乙巳,魏选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宿卫。
[18]八月乙巳(初九),北魏选勇猛的武士十五万人担任羽林、虎贲,以充实皇宿卫。
[19]魏金墉成,立国、太学、四门小学于洛。
[19]北魏的金墉修建完毕,并且在洛设立国、太学、四门小学。
[20]魏祖游华林园,观故景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善属文,多于上占,既成,不更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策皆自为之。好贤乐善,情如饥渴,所与游接,常寄以布素之意,如李冲、李彪、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之徒,皆以文雅见亲,贵显用事;制礼作乐,郁然可观,有太平之风焉。
[20]北魏祖孝文帝游赏华林园,观览过去曹魏明帝所筑的景山,黄门侍郎郭祚说:“山是仁者、智者所喜的,应该重新加以修复。”孝文帝回答说:“魏明帝以奢侈失之于前,朕怎么可以步其后尘呢?”孝文帝好读书,经常手不释卷,外时在车中或者在鞍之上仍不忘讲学论。他又擅长诗作文,常常骑在上作诗,作完之后,不用更改一个字,自从太和十年之后,各诏令、策书都是自己撰写。他还好贤才、善士,求贤心切,如崐饥似渴。凡是与他往接近的,他总是对他们寄以普通人的情意而不以帝王自居。比如李冲、李彪、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等人,都因资质文雅而得到他的亲近,并且担任了重要职位,因此而显贵。李冲等人为朝廷制礼作乐,成绩裴然,郁郁可观,有太平淳古之风。
治书侍御史薛聪,辩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御,帝或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曰:“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帝外以德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悉聪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悉,谓之曰:“卿天爵自,固非人爵所能荣也。”
北魏治书侍御史薛聪是薛辩的曾孙,他弹劾人不畏避横之人,孝文帝有时想要宽容被弹劾者,薛聪就总是和他争辩,以致孝文帝经常说:“朕见了薛聪,也不能不害怕,何况其他人呢?”因此,那些贵戚们不得不有所收敛。薛聪升至直将军,并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孝文帝对外表明是重用他的德行才气,而在内心则把他视为心腹,皇中的卫士禁兵,全给他来统,所以直到孝文帝去世,他一直担任直将军。每次上朝,群臣百官退朝之后,薛聪总是留下来陪侍孝文帝,两人在帷幕后面议论政事,有时能整整说上一昼夜,对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得失利弊,薛聪动辄加以匡正劝谏,所见大多被采纳。然而,薛聪为人事厚重而谨慎,所以外界并不能窥见他的内心边际。孝文帝想要升薛聪的名分地位,可是他总是苦苦辞让,不愿领受。孝文帝也能对他的态度贴理解,对他说:“您内禀仁义忠信之质,天爵自,固然不必再以公卿大夫这些所谓人爵而荣了。”